我們創造了數據洪流,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同時我們也正變得越發透明。
1993年《紐約客》曾發布了題為“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坐在電腦前的一條狗”的經典漫畫;時至今日,這張漫畫或許可以修改為“在互聯網上,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一條狗”。
《紐約客》漫畫
當互聯網承載起越來越多的生活職能,購物、社交、出行等等,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正實現著空前統一,透過網絡,陌生人也將能夠還原出一個真實的“我”,或是向善,或是作惡,都在其一念之間。
層出不窮的隱私泄露事件撕開了互聯網服務的光鮮外衣,將背后的真相赤裸裸暴露在聚光燈面前——我們享受的便捷服務是隱私數據交換的結果。而伴隨著生活的越發智能化,現實與網絡的隔離越發削弱,隱私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正搖搖欲墜。
聲音 | 金融壹賬通陸一帆:區塊鏈落地項目寥寥無幾,背后原因是數據隱私和系統主導權的困擾:金色財經報道,金融壹賬通區塊鏈業務部總經理陸一帆表示,區塊鏈作為數字時代的核心技術,目前真正落地的項目卻寥寥無幾,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數據隱私和系統主導權的困擾。金融壹賬通推出的“壹賬鏈”打造全加密區塊鏈框架,運用前沿密碼學方案,有效解決了數據隱私的難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銀行獲得高性能區塊鏈底層設計服務的成本。[2020/1/21]
技術衍進與人性遲鈍
隱私安全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諸多信息暴露,更深原因在于隱私暴露后或將干預用戶決策,或者使決策向隱私掌控方更偏好的方式傾斜,尤其在這個數字時代,經過互聯網放大之后,人們更容易會受到媒介影響。
在這里不得不提一個關鍵詞,“信息繭房”。其定義是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信息繭房的形成脫離不開隱私數據的獲取以及算法推薦機制的完善。每個人都傾向于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這是天性使然。
動態 | 數據隱私初創公司StrongSalt籌集300萬美元:據CoinDesk今日消息,數據隱私初創公司StrongSalt已籌集300萬美元,用于將標準化加密技術引入區塊鏈。[2019/9/26]
但是當這些興趣被刻意利用,個性化推薦過度時,我們便喪失了接收其他信息的機會,網絡雖提供更多資訊選擇,看似更加自由,但在刻意引導下,我們所所見只是自己的回音,即便是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所接觸的也只是繭房周圍的信息而已。
此前百度CEO李彥宏在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談及隱私問題時說,“中國的消費者在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很多時候是愿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的。”一語中的。
技術衍進是隱私問題突出的典型誘因。互聯網承載的生活功能越多,就會獲取越多隱私信息,無論是賬號體系、cookie抑或是指紋識別、圖像識別等等,在提供便捷性服務的同時,也都在獲取著最最私密的個人數據,透過這些數據,甚至能夠還原出一個“活生生的人”。
動態 | QEDIT推出企業數據隱私解決方案:據coinjouranal報道,專注于數據隱私的以色列區塊鏈創業公司QEDIT周二在2019紐約共識大會宣布推出QEDIT Asset Transferr企業解決方案,將用于維護區塊鏈網絡上大規模價值轉移的數據機密性。該解決方案允許企業轉讓區塊鏈資產的所有權,而不會泄露機密交易細節,同時根據業務規則保證監管合規性。[2019/5/16]
當然,技術衍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取我們的隱私,而是為了利用這些數據創造出商業需求。細細觀察不難發現,目前大量應用都是以共享數據、先予后取的形式獲取著隱私數據,并最后轉化成更高精準的服務。如淘寶、京東等購物應用對商品的推薦直接刺激用戶的消費欲望;如攜程、飛豬以定位信息推薦著游玩出行路線等等。但是這些方式的弊端也格外突出,用戶不光喪失了隱私使用知情權,更是承擔著隱私濫用、泄露的風險。
技術衍進之外,人們對隱私的遲鈍同樣是導致隱私問題突出的原因。曾有消息指出微信注冊時所在地填寫最多的并不是“中國”而是“安道爾”,其根本原因仍在于絕大多數人并不希望在網絡中暴露自己的真實信息;而當下直播、短視頻的熱潮則是消解了現實身份和虛擬身份的距離,甚至呈現真實生活面貌成為了賣點,隱私問題并沒有真正得到人們的重視。
聲音 | 肖風:密碼學已在理論上有很多成果可供解決數據隱私保護問題:今日在“Web 3.0時代隱私計算構建新數據共享世界”峰會上,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隱私計算成為世界性話題。然而,并非所有數據都存在于互聯網平臺上,也不是所有數據都是法律法規允許共享的。因此隱私計算的概念才得以提出,而恰恰密碼學已在理論上有很多成果可供我們來探討解決數據隱私保護問題。[2018/12/1]
人類心理進化速度和信息技術爆炸的速度是不相匹配的,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在數字時代我們對個人隱私的喪失天生鈍感。很多時候只有當有與隱私相關的事故丑聞出現時,用戶才會關注自己隱私數據的去向,一段時間后則又故態復萌。
慶幸的是一系列隱私泄露事件正加速人們對隱私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區塊鏈掀起的技術浪潮、數據資產化趨勢都在提升著普通人對隱私問題的重視程度,而隨著時間推移,重視度只會有增無減。
聲音 | 阿里前副總裁涂子沛:若大數據隱私是病,區塊鏈就是良藥:據鳳凰網消息,阿里前副總裁涂子沛在接受采訪時就“大數據的隱私問題”表示,如果把數據放到區塊鏈上,就可以追蹤誰在看我的數據,誰在用我的數據,誰交易了我的數據,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到追蹤,所以區塊鏈為此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2018/11/12]
隱私保護與價值互聯網
談到隱私保護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什么是隱私。從法理角度來講,隱私是已經發生了的符合道德規范和正當的而又不能或不愿示人事或物、情感活動等。除卻我們的私人賬號和密碼,瀏覽記錄、聊天記錄甚至購物記錄都是隱私范疇之內。
這些信息的泄露帶來的結果則異常可怕。電影《絕對控制》就曾描繪過這樣的場景:智能家居、汽車系統信息被竊取,主人公一家人的所有生活都暴露著黑客的視野中,黑客也就此開始了一系列的犯罪活動...
電影《絕對控制》海報
這部在2016年問世的電影頗為前瞻性地預測了未來:萬物互聯時代讓人們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但也帶來了隱私泄露的威脅,甚至必須采取措施來保護個人的信息安全。需要注意的是隱私保護并不是拒絕使用隱私數據,只要經過合理的授權環節,找到可靠的共享途徑并規避隱私濫用的風險,隱私使用才順理成章。說了這么多,我們也需要反思下,隱私保護為什么會在這兩年迎來爆發?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價值互聯網的發展。回想互聯網發展歷程,早期時候我們所使用的都是虛擬身份,很少會將真實信息暴露在網絡當中,現在很多應用都需要實名認證后方能使用,數據自身的“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語。另外,伴隨著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諸多技術的衍進,現實世界與網絡世界的鏈接逐漸打通,用戶與網絡間的交互越發頻繁,網絡承載起越來越多的職能,如購物、社交、交易、投資等等,產生的敏感數據必然需要周密的安全防護。
第二個原因是政策支持。前有歐盟“史上最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條例”《一般數據保護條例》出臺,后有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2019年5月發出的《數據安全管理辦法》,這些政策法規也正式把隱私保護從口頭式喊話變成了落實的技術特性。同時,要注意的是管理的目的是“利用”,這些政策可以說變相地發掘高價值隱私數據,并提供前所未有的商業機遇——只有合法才能夠大張旗鼓地挖掘數據的價值。
當然,對于企業而言,以往那種藏著掖著私下動用隱私數據的行為也該迎來終結了,企業必須要學會正確地處理數據隱私問題,筆者列舉了幾項措施:
第一,隱私保護要將隱私知情權,決定權交還給用戶本人。頗為諷刺的是這也是絕大多數互聯網應用將“用戶無感”做到極致的環節,將用戶使用權和隱私獲取強行綁定在一起,不同意隱私條款就不能使用應用,堪比“霸王條款”。要知道對很多功能來說,隱私數據只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第二,不能將隱私保護建立在道德自律基礎上。隱私保護需要的是可靠手段,如法律、程序等等,需要利用強制力保護隱私,而不能僅僅依靠信用和道德。要知道隱私并不僅是數據,更是財富,更直白地講隱私就是“錢”,用信用道德去約束利益誘惑顯然并不是明智之選,強制力管理隱私的效率明顯會更高。
第三,要找到安全、可靠且高效的途徑利用隱私數據。解決隱私問題并非毫無辦法,受益于密碼學的發展,隱私數據可以通過密碼學的加密手段避免泄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數據加密勢必會導致計算性能的下降,因此還需要將隱私數據加以區分,針對數據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才能實現效能最大化。
電影《絕對控制》中有一句話:“隱私不是公民權,而是特權”;但事實上隱私本應是每個公民最基礎的權利,只不過在過去的很長時間中,我們從未意識到行使這項權利,以至于隱私竟變成了“特權”,不過慶幸的是隱私權正在回歸,人們正在拾回分散在互聯網中的隱私。
什么是重放攻擊? 重放攻擊是計算機網絡中常見而古老的攻擊手段。在區塊鏈中,重放攻擊特指在硬分叉中,攻擊者將一條鏈上的交易拿到另一條鏈上“重放”,從而獲取不正當利益的攻擊手段.
1900/1/1 0:00:00作者:LiangCHE 來源:比推bitpush.news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希望評估央行數字貨幣能否為公眾服務并支持歐洲央行的目標.
1900/1/1 0:00:00作者:BlockVC 編者注:原標題為《減半、放水與比特幣長牛》 緊急降息與全球放水 Choosethe?LesserofTwoEvils生活在一個不斷在見證歷史的時代.
1900/1/1 0:00:00新型冠狀病肺炎疫情不幸在武漢開始爆發,全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但在這過程中也暴露了諸多不足。這涉及到一個重大公共事件治理方式問題,是一個社會難題,那么區塊鏈能否提高重大公共事件的依法治理能力呢?.
1900/1/1 0:00:00“特斯拉股價終于跌下來了!”發出這個感慨的不是股票做空者,而是長舒一口氣的財經記者。由于對特斯拉罕見行情的連日追蹤報道,財經記者早已詞窮,找不到更好的詞語來形容特斯拉這只“巨型妖股“.
1900/1/1 0:00:00作者:IvánAlberquilla翻譯:ZoeZhou?? 來源:加密谷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數據科學來分析最受歡迎的DeFi項目的儲存庫.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