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布式實驗室?胡凱
正如前文所述尼克.薩博對智能合約的定義:“智能合約就是執行合約條款的可計算交易協議”,即智能合約是反映契約的算法合同和可執行代碼合同,即當事人同意依據一定的計算機算法來確定合同的內容、訂立合同和履行合同的行為,是一種特殊的軟件。而契約精神的基礎和保障是法律,合約代碼必須蘊含著法律關系和利益交易,所以智能合約是信息技術和法律的融合體,只有兩者較好地結合才能實現前文所述的第二代契約型智能和約和第三代“代碼即法律”型智能合約。筆者認為這兩者的融合到應用會形成一個新的技術領域—法律代碼科技,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技術和社會學合作工程,也是數字社會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1.?計算法律學的發展和影響
信息技術和法律相結合不是一個新話題,計算法律學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研究領域。計算法律學也被稱為法律計算學,是法律的一個分支,可以認為是借助信息化技術來輔助法律的研究和實用,計算法律學主要是關注法律定量模擬和分析技術,例如,使用計算法律學可以對法律問題進行計算和建模。
數據:Cardano上智能合約數突破3000個:8月3日消息,Cardano Blockchain Insights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基于由Cardano支持的Plutus的智能合約總數突破3000個。(Finbold)[2022/8/3 2:56:19]
早在十七世紀末,萊布尼茲就第一次提出制造一臺機器來回答法律知識時,那將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1949年,一個小眾的學術領域出現,關注利用有關電子和計算的方法來解決法律的問題,并且被稱為“判決法理學”。判決法律學以前被認為是關注于司法行為的定量分析的,應用在通信與信息理論的法律解釋中,并由電子和機械的方式來制定法律概率的計算方法。
在1958年,在英國國家物理試驗室召開的“思維過程機器化”會議上,法國科學家呂西安·梅爾提交了一篇論文,提出了使用計算解決法律的問題的益處,論文還提到使用像人工智能杰出人物明斯基提出的一種研究方法。呂西安·梅爾認為法律可由兩個不同的部門來組成。其一是“文件或信息機器”,其二是“咨詢機器”??。前者可以為法律研究者提供相關的案例和法律獎學金,后者是可以回答向它提出的任何法律問題;后者可以替代很多律師回答一些簡單性并且有確切答案的問題。1970年,呂西安·梅爾的首款機器面世,八十年代,第二代機器問世。二代咨詢機的性能有所提高,它可以回答呂西安·梅爾提問的一些咨詢性問題,當人們向其輸入法律問題時,其可以自動輸出答案。
超60%的Tron(TRX)交易與智能合約相關:3月8日消息,Tron(TRX)的交易數量和智能合約活動一直在穩步上升,目前智能合約活動占總交易的60%以上。
截至發稿時,累計交易總數為2,940,311,757筆。其中,觸發智能合約的有1,793,930,515筆。也就是說,根據TRONSCAN對數據的分析,61.01%的TRX交易與智能合約相關。(Finbold)[2022/3/9 13:45:24]
1987年,舉辦了第一屆關于AI和法律的國際會議。之后舉辦的會議開始更加深入的研究該領域。到2005年,自動化和科技可以改變律師們的角色,它們可以監督過程、促進積極地工作和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管理。一方面,法律專家預測,這將有助于法律自助,特別是在合同建立、企業規劃和預測規則變化等方面。另一方面,智能電腦也演示了計算機法學的潛在能力。
近年來,英美等國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各自法律體系下智能化的計算法律學這一課題,隨著自然語言輸入、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計算法律學原先所遇到的難以克服的難題,現在正在被逐漸突破。?IBM公司基于Watson系統正在研發法律咨詢服務系統,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初級律師的工作。2011年,IBM的Watson軟件成為世界第一個能解決有“常識”問題的軟件,在這之前一直這被認為這是不可能的,2015年6月22日,IBM宣布將運用Watson軟件來分析法律契約合同。麻省理工設計了身份驗證方案,身份管理框架,其中心思想為絕對可信的身份管理,架構了一種全新的計算框架。一些學者也開始研究人工智能技術對法律的影響以及對所涉法律問題的研究。
Chainlink發布白皮書2.0,創始人表示其混合智能合約將定義行業的未來:Chainlink(LINK)在周四發布了新白皮書,其中詳細說明了計劃中的擴展,并著眼于創建用于計算的Oracle網絡。Chainlink聯合創始人Sergey Nazarov表示,新的Oracle網絡將繼續專注于區塊鏈甚至第二層網絡無法實現的功能。他還表示,Chainlink的混合智能合約將定義行業的未來。在白皮書概述的愿景中,Chainlink將推廣并擴展其現有的計算能力。(Cointelegraph)[2021/4/15 20:24:34]
總之,計算法律學當前的研究重點是法律決策和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實證分析。這些進展通常利用引證分析。由于法律的廣發引證,可以構建一個引用網絡。為了實現相互關聯,引用網絡允許使用圖形遍歷算法,以及使用各種距離度量,以找到它們之間的數學關系。在司法訴訟和法律應用中,這些分析可以揭示重要的總體格局和趨勢。
2.?法律代碼科技
從計算法律學的發展和研究可以看出,法律界很早就開始用信息技術進行相關工作,計算技術與法律學的融合將會對虛擬網絡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隨著數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模式出現,產生了新的可運行的計算架構,Gartner稱之為ProgrammableEconomy,網絡虛擬經濟逐漸占據了半壁江山,法律與代碼技術產生了更深度的融合需求,如何保證支配數字社會的計算機代碼與支配實體社會的法律規則相一致?如何通過代碼法律實現虛擬世界的法律代碼體系成為一個巨大發展的挑戰,近年來,國家專門成立了多個互聯網法院的試點,甚至有消息稱區塊鏈上的存證可以作為法院的判據。計算法律學思維已經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楊海坡:智能合約就像現實世界的法人:ViaBTC礦池CEO楊海坡今日發布微博稱,智能合約就像現實世界的法人,很多場景和普通地址沒有區別,這個設計極大的豐富了其應用場景。[2020/8/23]
美國著名學者萊思格在十年前提出“代碼即法律”的觀點,引發了人們對于計算機代碼與現實世界中的法律的關系的思考。我們要關注的不是法律的信息化支持,而是數字化、代碼化的法律,形成代碼法律條文代碼或代碼即法律,類似于金融科技的誕生帶來的金融和科技交叉產業的蓬勃興起,法律和科技交叉也必將在數字社會這個更廣闊的領域興起,筆者稱之為法律代碼科技。
法律代碼科技是法律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綜合采用計算法律、軟件編碼、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等技術來實現對法律、法規、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的代碼化表達和自動運行,以及如何保障通過計算機代碼所設定的規則與現實世界中的法定規則保持一致,成為數字社會的隱形法律,實現“代碼即法律”過程的代碼化。其核心要點一是將法律文本、模板或契約等法律文件通過人工智能、軟件工程等技術轉換為各種計算機可以執行的代碼;其二是這些代碼需要具有代碼法典的作用,一旦確立不可更改;其三是代碼需和法律文本保持一致或要符合法律條文,克服自然語言的二義性;其四是產生代碼的過程是公信的、合規的和法律認可的。
聲音 | IOHK首席執行官:智能合約模型已被打破:IOHK首席執行官Charles Hoskinson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表示,在加密貨幣領域有一大群人要么認為PoS是龐氏騙局,要么認為Cardano的獨特風格是有缺陷的。現在智能合約模型已被打破,“人們認為整個應用程序都在區塊鏈上,”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Ambcrypto)[2020/1/21]
區塊鏈的出現為法律代碼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信任機制和法律代碼載體,體現了智能化和程序代碼結合詮釋法律文本和契約的方式,因此給法律代碼化帶來了可實現的契機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法律代碼科學是一種新的科技融合,是一種新的視野,是法律學、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等技術的融合是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重點是要解決智能合約的法律效力問題。不僅可以將法律要素融入到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代碼,使智能合約具有法律效力,具有電子證據和電子合同的職能,且生命周期具有法律保障機制,這也是智能合約被大量接受運行的前提。智能合約的智能化包括合約內容的智能化和合約生產的智能化,應當充分挖掘法律通常的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在對法律規則進行代碼化處理時,采用自然語言識別、形式化方法、認知理論和機器學習方法盡可能使復雜法律規則能夠準確地自動轉換為智能合約代碼。同時,智能合約生產過程必須更為智能,更容易為用戶理解、編寫、部署和執行監管。
3.?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實現架構
這個架構維護與構建一個共享的法律文本代碼庫,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和描述語言構建代碼庫,每個遵守社區使用協議的用戶都可以使用與貢獻自己的法律電子文本和代碼。如圖1所示,法律共享社區定義好法律文本模型以及對應的模型描述語言和技術架構,基礎設施將物理硬件組合管理起來為上層提供服務接口,定義好服務接口,利用區塊鏈提供服務注冊、查找功能,管理控制用戶使用法律技術服務,實現按需所取。
首先,法律共享社區管理、維護共享庫上的法律文本代碼庫,律師事務所、律師、學者等都可以直接使用這個共享庫中的法律文本代碼,但正確性由使用者自身驗證,除此之外,還可以上傳共享自己建立的新的文本代碼模板到區塊鏈中的更新列表中,被社區管理成員認可的模板會被加入共享庫中。
其次,多個使用者出于不同的用途,可以基于共享法律庫,按需組合智能合約管理服務,其中,協作編輯可以保證私有合約文本代碼的安全協作,先通過復制法律文本共享庫的內容到區塊鏈來構建私有法律庫,可以控制可編輯人員的編輯權利,編輯人員將合約更新請求上傳到區塊鏈的更新列表中,得到大多數同意的更新會被更新到合約中,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一致性,保持私有法律庫與共享庫的同步更新。
法律文本的數據模型可以將任何法律文本表示為簡單的嵌套列表,用戶先定義好文本模型,然后迭代定義文本模型中的模塊,不斷細化,最終得到完成的法律文本。
數據模型可以將任何智能合同表示為簡單的嵌套列表,根據輸入的參數將其轉換為法律文檔。同時,需要將代碼與特定的文本模板相匹配。當有人提交對特定模板的請求以及模板請求的必要參數時,它返回匹配的代碼片段。這需要創建一個獨立的“代碼模板”數據庫,將標準化代碼片段與其對應的合同規定相關聯,這些合同模塊可以組合成“代碼模板”的集合。本實驗室正在深入推進完善相關技術、經濟模型和社區系統構建。
Tags:區塊鏈人工智能CHAAIN區塊鏈簡介人工智能從事什么工作virtualrealitychainquickpaymentchain
6月20日上午,清華五道口云課堂“在線大講堂”特邀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業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李禮輝,帶來主題為“區塊鏈應用和數字貨幣”的線上分享.
1900/1/1 0:00:00一、去中心化是技術 在區塊鏈圈子里,應該沒有人否認去中心化的重要性。比特幣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第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貨幣,全世界通用的貨幣,無法被中心化機構摧毀的貨幣.
1900/1/1 0:00:006月1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的文件顯示,資產管理公司WisdomTreeTrust申請推出一個交易所交易基金.
1900/1/1 0:00:00等待市場給出更加明確的信號。 市場分析 目前比特幣每天由礦工產出的數量大概在900枚左右,一周產量6300枚,上周前六天僅灰度一家機構的BTC基金信托就增持了大約5200枚的資金量,每天產出BT.
1900/1/1 0:00:00導讀 中國央行設計的法定數字貨幣技術,設計了一套獨特的身份認證串聯機制,方便DCEP在各類商家電子系統中流通。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得用戶的身份認證過程更加便捷.
1900/1/1 0:00:00原標題:一文讀懂“鏈上”和“鏈下”什么是“上鏈”?什么數據和邏輯應該“上鏈”?文件能不能上鏈?鏈上能不能批量查數據?“鏈下”又是什么?“鏈上”、“鏈下”諸多問題,一文說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