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被轉賣,上到公司行為,下至員工偷盜,這個問題的屢禁不止不僅是個人或者公司的問題,而是行業缺陷所致,不能寄希望于人的自覺。而隨之而來的監管又會帶來數據荒等問題。
金融科技的到來讓數據告別了監守自盜或是因噎廢食,本文探討了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讓數據的保護與應用得到充分發揮,這個時代,FinTech不僅僅考慮到商業,更考慮到和諧。
過去幾年,互金從業者基本上被兩個業務所腐蝕著,風控和營銷。?“?互聯網+金融”席卷中國,讓人變得浮躁,關鍵是錢太好賺,有錢的享受到高利貸的暴利,普通工程師半年跳槽只為博取兩倍甚至四倍的加薪,拉皮條的中介瘋狂做差價,日進斗金,腰纏萬貫?……
這是這幾年的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導致這波從業者被”歷史風口“架到人生制高點。人往往從底下上去很順,要從高處下來,太難太難。金融科技這個本來應該是很美好的詞匯,一瞬間人設崩塌,讓無數的從業者失望、失業、失意。
谷燕西:歐央行行長拉賈德觀點高度利好比特幣:針對“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對比特幣需要監管的觀點”,谷燕西表示,拉加德的這個觀點高度利好比特幣。如果全球的監管按照她建議的一個思路,即從G7到G20,然后再到更大的范圍,那么就是全球的主要金融監管對比特幣作為可交易資產的認可。比特幣因此就會在各地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進行交易。機構甚至政府的資金就可以投到比特幣當中。比特幣的市值因此就會大幅提升。[2021/1/14 16:08:46]
1.
金融科技解決金融問題
金融最核心的業務之一:信貸。
信貸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風控。
風控最關鍵的本質之一:數據。
數據最擔心的問題之一:隱私。
如果用戶數據隱私不出現問題,那么網貸業務應該還是輝煌依舊、夜總會還是夜夜笙歌。因為輝煌的過程中,更容易讓”資本家“迷失心智、無視法律,他們通過非法采購數據進行暴利催收,造成了極度惡劣的社會影響。
觀點:GBTC出售限制為比特幣長期看漲建立基礎:AMBcrypto發分稱,由于GBTC的出售受到限制,即持有期為6至12個月,這為比特幣的長期看漲建立了基礎,而這反過來又為機構構建了長期看漲的基礎。對于散戶交易員來說,對比特幣價格反彈的預期可能會擺脫弱勢手和機構,因為灰度將系統性地繼續購買更多比特幣。對于機構而言,在緊密受限的價格區間內進行高頻交易是有利可圖的,但獲利與否完全取決于成交量。進行高頻交易的巨鯨可能會遵循類似的策略,然而,這使得比特幣的價格停留在一個狹窄的價格區間,與股票和其他傳統投資選擇驚人地相似。[2020/12/17 15:27:38]
金融科技的初衷是美好的。以往貸款需要線下審核、擔保等一系列繁瑣的手續,銀行對借款人的風控做的不夠全面,畢竟央行征信也只覆蓋了一小部分群體。通過互聯網的全維度數據來綜合評估借款人的信用情況,然后迅速給出授信金額,這是金融科技帶來的巨大改變。
觀點:企業對加密貨幣的態度轉變可從小公司逐步過渡到大公司:加密貨幣金融服務公司Unchained Capital業務發展主管Parker Lewis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就大公司而言,使用和投資加密貨幣的轉變不會像小公司那樣容易。但是,他還指出,這種態度轉變可以從較小的公司開始,最終向較大的實體過渡。他說:“我認為,這首先將從中小企業開始,然后逐步發展到微軟、谷歌和Facebook等企業。即使是已采用比特幣的大型公司,他們也將開始持有比特幣。”(AMBCrypto)[2020/10/11]
當我們習慣騎共享單車或者預定酒店的時候,更愿意授權平臺檢驗芝麻信用分,而不愿意再繳納押金,這就是科技賦予用戶的一種和諧和美好。
風控應該專注于風控,風控采購數據,是很順理成章的一個供應鏈上的需求,但是這個過程中存在太多的隱患。?放貸公司通過不斷采購數據并轉手倒賣利潤頗豐;工程師偷雞摸狗進行數據販賣行為,只起因于內心深處的利益驅動。其實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野蠻生長的金融科技模式產生的過程缺陷。
聲音 | 觀點: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不能代替法定貨幣:Cointelegraph對幾位專家就在加密貨幣存在的情況下是否還需要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原因進行了采訪。區塊鏈研究所聯合創始人Alex Tapscott對此表示,問題不在于我們是否需要數字法定貨幣,而在于政府是否會為控制其貨幣主權而采取行動,在未來10年內,預計世界上所有主要的法定貨幣都將成為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國際清算銀行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秘書處主任Morten Bech表示,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在大多數情況下并不適用,人們需要的是(數字)資金,該技術尚未解決。瑞典和烏拉圭都沒有選擇區塊鏈作為其數字貨幣試點計劃的基礎。 金l融創新與穩定中心執行董事Larry D. Wall表示,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不能代替法定貨幣,在挑戰政府發行的貨幣之前需要克服各種障礙。[2019/9/2]
因此,數據非法販賣與使用已經變成一個行業現象,而不僅僅是某個人的過錯。
如果是一種現象,那不能寄希望于人的自覺來規范行業,
最終還是需要金融科技解決金融的問題。
2.金融科技遇”數據荒“
隨著一大批數據公司和科技公司被約談,已經很難看到市場上還那么明顯地賣驗證、爬蟲、標簽三要素了,因為這樣的方式存在很多數據泄露的機會,觸犯了公民的信息。
數據市場上的二道販子基本上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一手數據源大量刪減業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數據源忌諱過去比較暴力的數據輸出方式,甲方也不例外,銀行級別的機構基本上不存在任何把數據出庫的可能性。
金融科技的業務主體和依賴對象存在嚴重的”難信任“關系?,以前泛濫成災的數據,一時之間好像都消失了,這是我們說的”數據荒“——不是數據變少了,而是數據變的難以用起來。
3.
科技與合規,破局之道
行業遇到問題,合規一定是需要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從原則上對金融科技這些年犯下的過錯予以矯正。而且打的很準,重點約束用戶隱私安全即數據安全與暴利催收。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鏈條:
數據安全和暴利催收得到治理,導致高利貸業務風控和回款出現斷層,放貸端的限制導致理財端業務模式不成立,從而P2P垮掉。這個合規過程可以用極其慘烈來形容,因為犧牲的是老百姓。
貸款,這個詞匯變的如此嚇人!但是這個需求,是剛需的存在。銀行放貸業務下沉,互金持牌機構的場景化,是必然的趨勢,
更多的科技公司選擇了賦能傳統機構。
4.
金融科技,乘風破浪
至今,金融科技的泡沫差不多被擠壓殆盡,活著的企業若想走的更遠,必須修理自己的船槳和風帆,給自己提更多問題:
資金來源是否合理?
數據使用是否合規?
風控是否做到極致?
……
未來已來,過去是“金融科技1.0時代”。我更相信它會”乘風破浪“,在行業意識并解決好這些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就會有更多的解決方案來應對。
這一年,很多科技公司在大力投入研發數據流通安全解決方案,這些先進的核心技術如果成熟運用于金融科技,并且能實質性地解決過去留下的問題,
那可能表明”金融科技2.0時代“來了——這個時代,FinTech不僅僅考慮到商業,更考慮到和諧!
作者:
黃奉孝
自詡從技術走向業務的小學生。近十年互聯網大數據行業經驗,先后就職于上海大智慧、平安、挖財,任職大數據架構師、資深分析師等職位,對金融科技有深入研究。目前任職富數科技高級總監,負責隱私計算的解決方案與業務落地。
文章所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構成投資建議敬請注意投資風險
7月4日,由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及巴比特聯合發起的頂級區塊鏈線上峰會———2020中新區塊鏈領袖高峰論壇正式開幕.
1900/1/1 0:00:002013年《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及2017年《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虛擬貨幣的融資發行風險進行警告,否認了虛擬貨幣的法定貨幣地位,禁止其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
1900/1/1 0:00:00在過去的一周里,平均每天有價值1500萬美元的ETH被鎖定在以太坊的DeFi協議中。這相當于以挖礦為基礎每天生產的ETH數量的四倍以上.
1900/1/1 0:00:00Compound鎖定的資產量超越Maker,成為DeFi鎖定資產量最大的項目。此外,COMP代幣的市值也超越了MKR。而在一周之前,Compound的鎖定資產量不到Maker的四分之一.
1900/1/1 0:00:00「知礦大學問答」是以問答的形式,邀請行業資深從業者,解答用戶挖礦相關的提問。來自@地攤小王子?的提問:打包交易有手續費收入,為什么會有礦工打包空塊呢?有人說打包空塊的礦工是制造比特幣網絡擁堵的壞.
1900/1/1 0:00:00據TheBlock報道,隨著衍生品在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中心地位日漸鞏固,非托管交易領域也開始呈現類似趨勢。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DerivaDEX便是一個例子.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