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塊鏈技術賦能聯網審計的有效路徑
1.區塊鏈技術賦能數據記錄方式,提高審計證據獲取效率
改善審計預警機制,實現實時監督
在現階段聯網審計中,為獲取審計證據作出了突出貢獻的設計,莫過于審計預警機制。審計預警機制的工作原理為,審計人員提前在數據采集模塊中設置事件觸發器,一旦企業發生的某項事件超過事先設定的閾值,便會引起事件觸發器報警,隨即等待審計人員對異常事項進行處理。其邏輯流程為交易記錄-事件觸發-預警提醒-等待處理,實質上是處于一種亞實時監督狀態。在聯網審計流程中,當被審計單位的原始數據輸入其信息管理系統時,后臺計算機的數據處理過程會暫時中止審計線索,中斷審計證據連續性,影響審計效率。由于區塊鏈技術在將新區塊上鏈的過程中已經包含了信息真偽自動判斷過程,所以可以達到真正實時監督的效果。形成區塊鏈主要包括四個過程:產生區塊、全網廣播、共識審核、新區塊上鏈。
基于區塊鏈自身的共識機制及智能合約技術,其可自動將真實、可靠信息鏈接到主鏈上,將未通過全網半數節點確認的數據信息自動認定為虛假信息,不予上鏈,從而達到自動處理異常信息,不依賴外界處理操作的效果。相較于傳統審計模式,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減少了預警機制等待處理時間,提高了審計效率。
聲音 | 阿里巴巴劉明:利用區塊鏈技術可實現信息保真:據光明日報消息,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6月18日至30日在全國各地開展。阿里巴巴集團法規政策研究室專家劉明接受采訪時表示,互聯網實際上是一個信息傳輸工具,對于食品安全的治理可以從信息角度出發。信息保真或者說信息準確度很重要。目前較為典型的就是采用區塊鏈技術確保信息傳遞過程中鏈條相互連接,保證數據可溯源。食品從采摘、生產到運輸的全鏈路上的信息,消費者都可以看到。反過來,當信息可溯源成為產品質量的保證時,對于生產廠家也是一種激勵,他們更愿意使用這種技術證明自己產品的質量。[2019/6/23]
時間戳技術應對審計線索中斷在聯網審計中,被審計方的原始數據輸入信息管理系統后,后臺計算機的處理方式在中斷審計線索的同時,也切斷了審計證據的連續性,增加了收集審計證據的難度和成本。區塊鏈技術的時間戳功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區塊鏈上的每一個區塊由區塊頭和區塊體構成,區塊頭中包含該區塊的版本號、哈希值、時間戳和前一個區塊的地址等信息,使得該區塊與上下游區塊鏈接在一起。
相關數據及交易信息不會被直接保存在區塊鏈上,而是保存將原始數據編碼為特定字符串的哈希值,這樣就會將發布者的身份、交易金額、數據更新時點、更新程度等特征記錄于區塊,且每個區塊的哈希值與時間戳都具有自身獨特性,不會與其他區塊相同,從而實現數據在歷史時間軸上的連續追蹤,使得每一筆交易數據都有跡可循。疫情環境下,審計人員無法直接到達審計現場梳理審計數據,如果有審計證據缺失則會對審計意見產生影響,時間戳技術的應用為獲取連續審計證據提供了更好的保證。
行情 | 美股區塊鏈概念股普遍收跌:今日美股收盤,美股區塊鏈概念股普遍收跌。柯達收跌1.92%,埃森哲收跌0.90%,overstock.com收跌7.14%,Riot Blockchain收平,Marathon Patent收跌2.56%,Square收跌1.63%。[2019/1/15]
2.區塊鏈技術賦能數據傳輸環節,提升審計數據的真實性和時效性
保證審計證據真實性
審計活動對審計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提出了極高要求。形成恰當審計意見的前提是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審計證據真實可靠與否直接影響審計結論及審計意見。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到審計工作中,其不可篡改性恰恰可以滿足審計活動這一需求。
提升審計數據時效性
現階段的聯網審計中,數據傳輸過程復雜、環節過多、鏈條過長,會降低審計證據的時效性,即使采用審計預警機制,也僅僅達到了亞實時審計的狀態,不適應現代信息審計的發展需要。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每個節點都保存了一套真實完整的賬簿副本,審計人員只需要獲取相應密鑰,就可以獲取被審計單位數據信息,這一過程無須經過煩瑣的數據傳輸環節,大大提升了審計證據時效性。區塊鏈實時審計可以解決聯網審計時間上的相對滯后性,通過其自身真偽自動判斷過程,預防被審計單位由于錯誤的戰略決策或管理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
動態 | 南京市政協常委會議討論關于促進南京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建議:12月25日消息,由南京政協委員會官微獲悉,在今日舉行的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五次常委會議上,致公黨南京市委圍繞“構建新興產業高峰的關鍵舉措”主題為《關于促進南京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的大會發言。 ???[2018/12/25]
3.區塊鏈技術賦能數據存儲方式,降低審計運行成本并拓寬審計范圍
降低審計運行成本目前,聯網審計的運行成本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初期成本,二是后期維護成本。在初期成本中,中央伺服器的購買安裝和場地占用的成本占比較高,后期維護成本主要體現在硬件維護成本上。目前,聯網審計數據存儲在中央伺服器中,存在數據存量巨大、抵抗攻擊能力弱、安全性低、穩定性差、維護成本高等缺陷。區塊鏈技術賦能聯網審計,可以憑借其去中心化的記賬方式,在不需面對超高數據存儲容量壓力的同時,也節省相關設備購置、安裝開支和場地費用,并且一并節約了相應的人工培訓費用,降低了審計運行成本。
拓寬審計范圍在時間維度上,區塊鏈審計的時間戳技術可以使審計人員更準確、更全面地實時獲取被審計單位每一筆數據信息發生的時間,從而構建出一條歷史時間軸。審計人員可以追蹤到每筆可疑交易,逐一檢驗,也可以實時關注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動態,既節省了審計人員的時間,也減少了信息不對稱的審計風險,拓寬了審計監督檢查范圍。在空間維度上,區塊鏈的每個節點存儲數據交易副本,審計人員無須親臨審計現場即可開展審計活動,打破了空間范圍的限制,在空間上拓寬了審計范疇。
分析 | 到2024年全球區塊鏈市場將達到83.11億美元:據Globenewswire報道,錫安市場研究公司發布了一份新報告,題為《按應用程序提供的FinTech區塊鏈市場》。報告稱,全球FinTech區塊鏈市場 2017年的價值為2.04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約83.11億美元,2018年至2024年間復合年增長率約為69.72%。[2018/12/18]
二、區塊鏈技術在聯網審計應用中面臨的挑戰
1.安全問題
系統層面的“51%攻擊”
基于區塊鏈系統層面的風險主要來源于“51%攻擊”。當全網有超過51%的節點對新數據信息檢驗通過,就會將其作為新事項添加到鏈上。也就是說,能夠控制網絡一半以上節點的機構或集團,有篡改、偽造、操縱區塊鏈中存儲的信息賬本數據的可能。這種風險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事實上,還未有區塊鏈系統遭受過51%攻擊,因為要確保51%攻擊成功,就必須保證全網有超過半數的節點通過統一檢驗,然而這意味著極大的成本,所以成功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并且隨著主鏈的延長,攻擊成本急劇增長,得不償失。盡管如此,也應防患于未然,增加區塊鏈技術支持的實時審計共識算法的種類,提高其復雜程度,盡量杜絕這類風險的發生。
金色財經現場報道 石木資本Omer Ozden: 區塊鏈的法律也等同于一種科技:金色財經現場報道,在世界區塊鏈大會·三點鐘峰會宏觀經濟探討部分,石木資本董事長、真格基金海外投資首席顧問,優客工場聯合創始人Omer Ozden作了題為“中美區塊鏈進化論”的主題演講。Omer Ozden指出:中國正在經歷迄今發展最好的年代,Omer曾提出VIE模式幫助了中國眾多互聯網企業在美國融資。Omer說,法律科技是全球化的,是在全球范圍內分布應用,法律發展要跟上科技發展的變化,區塊鏈領域,每3-6個月法律環境就會改變,變化速度非常快,所以對區塊鏈說,法律也是一種科技。當前世界區塊鏈涌入部分國家地區正是看到了“法律就是一種科技”的價值。[2018/4/24]
保障用戶私鑰的安全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融合發展,非對稱加密機制也并非絕對安全。在技術層面,區塊鏈技術中所使用的加密方法均為非對稱密鑰加密系統,在所有密鑰的生成、保存、注入及使用等環節中均具有相應風險。在產生環節,沒有第三方監督機構進行監督,相關職權人員隨意性較大;在管理環節中,未將前三段密鑰單獨管理且無保存記錄,很容易導致密鑰丟失或被盜使用;在注入環節,采用通過電話短信等渠道傳送密鑰風險性極高。為了避免由于加密機制導致的風險,審計人員應加強對密鑰產生、保管、交接、注入、更換和銷毀的管理,確保每一個環節的處理與交接都是安全無誤的,避免因小失大,造成不必要的審計風險。
2.存儲容量問題
大數據環境下,被審計單位交易頻率、交易類型繁雜,交易規模龐大。作為一種可分布式記賬的數據庫,數據存儲于區塊鏈每一個節點上,被審計單位每發生一筆新交易,各個節點都要同步更新,并自動生成副本數據庫,這無疑給區塊鏈硬件存儲容量帶來了巨大挑戰。除此之外,被審計單位記錄數量將直接影響區塊的增加速度與擴展速度,這對系統硬件提出了高度要求。當聯網審計過程中,有新的交易用戶進入時,系統要想立即實現交易信息同步跟蹤和更新,新用戶就必須在第一次加入時完成所有的數據信息同步。
隨著交易量增加,需要同步的信息呈指數性增長,這意味著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并消耗新用戶的存儲容量。交易的增長對區塊鏈存儲能力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3.智能合約問題
缺少統一
智能合約開發技術、監管標準智能合約的起草、合同監管平臺和標準都是智能合約面臨的挑戰。目前,智能合約的標準主要是由分布式區塊鏈應用聯盟制定的。盡管智能合約在多方努力下正一步步走向標準化,但全球仍未形成一個統一標準,對智能合約兼容性具有一定影響。
智能合約風險管理及危機應對場景不完善
一是缺乏大量、可靠的實踐數據作為研究基礎進行風險檢驗,以發現潛在風險漏洞。區塊鏈技術目前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可以作為樣本進行研究的智能合約風險案例數量較少,無法形成系統的風險檢驗結果。比較著名的智能合約風險事件是德國TheDAO事件。由于智能合約層面存在漏洞,黑客竊取了將近6000萬美元虛擬貨幣。該事件緣由為公司未進行智能合約代碼安全審計。
二是智能合約風險管理手段缺失。智能合約嚴格按照事先寫好的代碼執行活動,其靈活性不足也會引起交易風險。例如,現有的資本市場中,如果交易的發生顯失公允,市場可以采取取消、凍結或暫緩征收等應對措施。但是,智能合約只能等待程序繼續運行,直到程序運行結束或發生錯誤。
4.現行觀念、制度、法律問題
區塊鏈技術下的聯網審計,不僅影響著傳統的審計方式,也對現行觀念、法律制度等方面帶來了考驗。
一方面,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淡化了中心主體思想,集體維護、共同管理的觀念顛覆了人們以往的慣性行為方式。對于這種現象,理論界及實務界還未做好充足應對準備。對于新興事物,人們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接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要在短時間內在某種程度上完全接納還有一定難度。
另一方面,審計活動是依法進行的經濟監督活動,而區塊鏈技術在現行階段缺少相應的法律制度約束,要想將區塊鏈技術與聯網審計實現更緊密結合,少不了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做支撐。此外,區塊鏈技術賦能聯網審計,并倡導實現實時審計,極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由此導致的區塊鏈聯網審計是否會完全替代審計人員,目前還是一個值得商討的問題。
結語
由此可見,區塊鏈技術賦能聯網審計發展機遇與風險并存。隨著科技進步與研究的深入,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結合,區塊鏈技術會發展得更加完善。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時期數字技術,與聯網審計的創新結合將對審計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如何最大程度規避潛在風險,將二者實現效能最大化,是接下來審計人員需要探索的問題。期待區塊鏈技術成為審計信息化工作的下一個重大突破口。
財聯社9月19日電,據英國《金融時報》19日消息,韓國檢方要求國際刑警組織對倒閉的加密貨幣運營商TerraformLabs聯合創始人權道亨發出紅色通緝令.
1900/1/1 0:00:00從2017年開始,國內在區塊鏈的技術發展、聯盟鏈的建立和應用實踐探索等方面已經實現了初步發展,證明了國內發展Web3的技術實力和進步意愿。我們已經擁有了諸多BaaS解決方案和聯盟鏈服務.
1900/1/1 0:00:00一、無視美國壓力,巴西與華為合作,增持人民幣,向世界發出重要信號!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要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機會非常大.
1900/1/1 0:00:00出品:深潮TechFlow&AptosWorld 作者:Julian 編輯:Mall “這個AptosBuilder社區直到200人,都幾乎沒有人說話.
1900/1/1 0:00:00今天,給大家整理5條近期一周左右,行業中的大事,以及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板塊和協議。1,以太坊出現歷史首次月度通縮ultrasound.money數據顯示,以太坊出現歷史首次月度總量通縮,并在過去.
1900/1/1 0:00:00貝斯神作為埃及古老的神祇之一,形象不同于古埃及傳統的神。貝斯神經常被刻畫成侏儒的形象。貝斯神作為古埃及死者身體的保護神、家庭的保護神、婦女生產及孩童的保護神,其崇拜符合古埃及人,尤其是埃及社會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