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產品,要如何突破工具性產品增長乏力,留不住用戶的窘境?
相信做過工具性產品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產品好不容易從0到1做上線了,但是想進一步發展總會遇到重重阻力。用戶增長乏力,活躍度低,最重要的是用戶流失速度比增長速度還要快。如何突破工具性產品增長乏力,留不住用戶的窘境,今天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下。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工具性產品為什么無法留住用戶,而且發展一段時間后用戶增長會變的極為困難?
這個首先和產品特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工具工具,顧名思義,就是用完即走,只有下次需要的時候才會重新使用。因此工具類產品天然具有用戶不會時時刻刻都在使用的特點,等到下次用戶再需要使用時,可能已經過了很久或者甚至忘記咱們家的產品。比如:藍犀牛、鏈家這類的產品都會有這樣的情況。
以太坊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工具Gelato即將發布GEL代幣:5月7日消息,以太坊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工具GelatoNetwork宣布即將發布GEL代幣,GEL將具有治理和質押兩個關鍵功能。治理功能方面,代幣持有者能對GelatoDAO中的提案進行投票。另外,GelatoNetwork還計劃擴展到Polygon(原MaticNetwork)、幣安智能鏈等網絡上,以滿足自動化智能合約執行的需求。注:GelatoNetwork支持開發人員無需運行任何底層服務器基礎架構,自動執行用戶交易。去年9月份,GelatoNetwork完成12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IOSGVentures和GalaxyDigital領投。今年4月中旬,GelatoNetwork發布V2版本,新功能包括每個DApp都可以定義自己的自定義界面、無需代理合約等。[2021/5/7 21:33:28]
那么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分析師:BTC既是通脹對沖工具 也是有指數級增長潛力的資產:12月17日,加密貨幣分析師Joseph Young發推稱,避險資產是保護投資組合免受潛在下行風險的保險,比特幣既是一種通脹對沖工具,也是一種具有指數級增長潛力的資產。這既是一種保險,同時也是投資組合的助推器,這就是比特幣如此獨特的原因。[2020/12/17 15:29:03]
互聯網產品一直有個非常著名的原則就是:養成用戶的使用習慣。只有用戶長期使用你的產品并形成習慣,才會對你的產品有好感,建立信任,進而對外推薦。
所以現在很多工具性產品的突圍之路往往都是加入社交,加入資訊,或者通過游戲吸引用戶這類的“高頻”元素,本質上都是希望用戶多多使用,養成習慣。
那這類“突圍”玩法效果究竟如何呢?
現場丨萬向區塊鏈執行總裁王允臻:DApp會成為調用工業軟件資產的工具:金色財經現場報道,10月28日,第六屆區塊鏈全球峰會的分布式認知工業互聯網主題論壇于上海開幕,論壇上萬向區塊鏈執行總裁王允臻演講表示,工業互聯網加上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后,給工業互聯網帶來了改變,會由工業互聯網走向認知工業互聯網,再由認知工業互聯網走向分布式認知工業互聯網,其中信息化收集了大量數據,而信息化為數字化做了準備。如果可以理順不同信息化間的關系,分布式技術可以用助力信息化完成數字化轉型。
此外,工業軟件資產呈現下沉趨勢,近些年工業軟件在不斷擴展,但調用方法正在改變,DApp會成為調用工業軟件資產的工具。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面臨很多挑戰,其中單點型應用趨于成熟,流程型應用前景廣闊,價值和經濟性是落地應用的主要評價指標。[2020/10/28]
墨跡天氣曾經在天氣界面加入資訊內容,但是用戶活躍、留存數據幾乎沒有太大改變。超級課程表一直希望產品可以增加更多的社交屬性,但是真正在里面社交、聊天的人寥寥無幾,只有一些運營數據。
IBM推出開源工具,助力抗疫數據分析:近日,IBM開源數據和AI技術中心(CODAIT)推出了一個新工具包covid-notebooks,該工具包可幫助開發人員和數據科學家回答有關大流行的問題。covid-notebooks旨在幫助完成以下任務:獲得有關爆發當前狀態的權威數據,清除最嚴重的數據質量問題,將數據整理成易于使用Pandas和Scikit-Learn等工具進行分析的格式,以及構建一組初始的示例報告和圖形。
IBM方面表示,處理好這些任務,開發人員和數據科學家就可以解放出來,專注于高級分析和建模任務,而不用擔心數據格式和數據清理等問題。該存儲庫使用開發者友好的Jupyternotebook來涵蓋每個初始數據分析步驟。(IT之家)[2020/6/30]
那曾經爆火一時的滑屏類軟件加入資訊和游戲后呢?
動態 | RSK Labs推出新服務 為開發人員提供工具構建Dapp:據Bitcoin.com報道,RSK Labs開發團隊最近推出了一項新服務,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各種工具來構建Dapp。[2018/7/18]
現在整個行業都是奄奄一息,沒有一家有亮點的企業。
為什么這些曾經成功的工具類產品無法再次脫穎而出?他們的思路錯在哪?大家可以站在用戶視角仔細思考下,他們為什么要用墨跡天氣、超級課程表這類的產品?
用墨跡天氣的本質是為了看天氣,進而為自己的出行做好準備,僅此而已。如果要看資訊,用戶會去更多的使用資訊類的軟件。
現在的產品基本都喜歡加入資訊或者push功能,用戶的注意力以及手機內存都是有限的,面對通知欄里每天密密麻麻的消息,即便不卸載用戶也會更多的選擇取消通知的權限,這樣不僅無法積累用戶好感,反而適得其反。
課程表就更是這樣了,同學們要社交微信、qq、校園bbs產品有一堆,使用都很方便,誰會跑到課程表里去社交。
綜上所述,想必你已經明白,產品最重要就是滿足用戶的使用習慣和特性,而不是滿足公司自己的。工具類產品擁抱高頻,拓展使用場景的思路我一直認為是正確的。只有養成了用戶的使用習慣,才能進一步贏得用戶的信任,進而讓用戶主動推薦。關鍵是要抓住正確的拓展點,抓住用戶的核心心理,讓用戶主動去做。
舉個例子: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區塊鏈錢包產品應該如何打造并運營比較好,因為現在整個行業錢包產品非常多,目不暇接,但是沒有哪款產品特別的脫穎而出。大家能提供的多是存儲、安全這樣的功能,哪個錢包更勝一籌很難判斷。同時錢包又是典型的工具類產品,用戶的核心需求就是安全存儲,活躍度更談不上。
那么該如何做才能實現長周期級別的用戶增長與留存呢?
首先在區塊鏈行業,交易依然是現在用戶的核心訴求,即便是放在錢包里,也是為了保證資產的安全性或者為了長線交易時“管住自己的手”。一旦看到好的機會,用戶還是希望可以及時交易。這時傳統的做法就是從錢包提出去到交易所,然后再買賣,整個過程周期較長,很有可能錯過行情。
那么我們為什么不開發一個可以及時交易的錢包功能呢?
用戶看到好的行情可以第一時間交易,就像交易所一樣。有了交易功能,那么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幫用戶更好的交易決策。因此項目方的資訊、圈子以及產品本身就必不可少,只有用戶真正了解這個項目才能決定是不是要投資。
此外,即便了解項目也不一定能確定項目好壞,專家或者其他朋友的建議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適時引入專家行情解讀、互動提問環節以及項目社交圈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此,一款本來就是起到安全存儲作用的錢包就演變成了“存儲+交易”的錢包生態,人們為了交易決策而去看項目資訊,了解項目產品。人們為了交易決策而去與行業專家互動,而去主動進行定向社交。
進一步,交易理財功能可以上線,就像傳統金融領域的托管。幣生幣等一系列玩法也可以設計,在幫助用戶完成賺錢的過程中順便達成自己的拉新目標。這樣的一個錢包產品,用戶不會去高頻使用嗎?
更重要的是,在產品以及運營層面,項目本身只需要做好自身的錢包設計和交易所功能,交易數據有火幣、幣安等上百家交易所可以直接爬蟲;資訊等信息有上千家獨立的媒體信息可以提供;決策專家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名譽會主動擁抱平臺,用戶為了自己的交易決策會去主動社交,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主動和平臺一起成長。
一個好的產品模式的設計,關鍵在于每一要素都直接打向用戶直觀希望主動去做的事情。一個好的運營模式的設計,關鍵在于讓里面的每一方都主動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實現平臺本身希望他做的事情。
工具性產品本身無法留存用戶的原因在于工具本身的特性,用戶完成這件事情本來就不需要這么久,這么高頻。但是通過延伸產品本身的上下游,通過合理連接更多的高頻真實使用場景,用戶對你的產品依然會愛不釋手。
比如:針對墨跡天氣,用戶使用它看天氣,那接下來呢?如果是陰天是不是需要買傘或者找附近的共享雨傘呢?是不是需要一些雨天的注意事項呢?如果是酷暑是不是需要遮陽傘、護膚膏、綠豆湯這類的產品或者防暑的注意事項呢?
進一步,簽到功能只是平臺希望用戶完成的行為,如果換成“每天一猜天氣”這類的玩法是不是更好呢等等。
總之,就是延伸用戶使用場景的上下游,切入高頻特性。只有這樣用戶才會主動愿意接受并長期使用你的產品。這里面一個核心原則是自己把控關鍵環節,其余環節更多考慮資源合作的形式,用戶可以換量,用戶也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主動幫你去做事情。
思路保持一致,但是形式可以經常更換,維持用戶的新鮮度。由此,長周期級別的用戶增長與留存才會有可能。
本文由@王宇庭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每日鏈報: 鏈得得ChainDD行情顯示,交易平臺Binance報價:BTC比特幣報5340美元,24小時跌幅5.36%;ETH以太坊報157.53美元.
1900/1/1 0:00:00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等同于魔術。———亞瑟·查爾斯·克拉克從2009年第一個比特幣的創世誕生算起,在下一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即將迎來發展歷史中的第一個十年,它們的底層基礎架構,區塊鏈技術.
1900/1/1 0:00:00古代社會是封建等級制度,人們的身份等級嚴明,一般的平民想要成為上等人,只能是通過科舉,但是在明朝的時候,卻有這么一個農民非常幸運,從一個農民成為當時的一個富商,甚至在美國的一些內刊中.
1900/1/1 0:00:00亞洲經濟發展史也是一部更朝換代的歷史,不斷有國家崛起,也不斷有城市落寞,如今雖然中國是亞洲最耀眼的新星,但是其實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亞洲最耀眼的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這三個國家.
1900/1/1 0:00:00從開始到現在,我一直認為“大數據”這個專業名詞被用爛了,所謂大數據,絕對不應當是對用戶隱私的采集和分析整理,這個和“大數據”無關,更和IT技術創新無關,特別是那種在用戶不知情的前提下操作.
1900/1/1 0:00:00每當聊起互聯網與現實的交互作用的時候,我和我的同齡人都會提到“MUD”,這應該是非常有時代感的“互聯網入侵現實”的案例了,盡管在當年MUD游戲在中國沒有那么流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