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 @Jesse_meta 基于李國權教授在新躍社科大學 DBAC 論壇主題演講的文字實錄。
(李國權教授是新加坡區塊鏈行業標志性人物之一,這位來自新加坡新躍大學金融科技與區塊鏈技術的專家,2012年就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李國權教授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數字金融與網上銀行、數字銀行、亞洲宏觀金融、社會效應投資、普惠金融與全球資產配置等多個領域都有著獨到的個人見解。)
互聯網的演變促進了新的平臺創造,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特征。但現在行業內對 Web 的定義和理解混亂,很多從業者對不同階段的 Web 沒有較為清楚的理解,造成交流上的障礙,甚至影響了投資的方向和產品發展路線。所以今天我想要跟大家聊一下 Web 的定義,提出 Web2.0+ 和 Web3+ 兩個新定義,以期給行業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參考。
Web 1.0
Tim Berners-Lee 在1989 年發明的萬維網現在被定義為 Web 1.0 (Web1),這是一個通過互聯網訪問的,由許多互相鏈接的超文本組成的資訊系統。1990 年,第一個網頁瀏覽器誕生。1991 年,網頁瀏覽器向公眾開放, 萬維網從此成為人們瀏覽資訊的重要工具。Web 1.0 是一個內容交付網絡,主要是由專業的作家和記者在靜態網頁進行單向信息傳輸。互聯網用戶在這期間的活動主要是被動消費網頁信息,很少發表評論提供反饋或者進行內容創作。用戶必須為他們瀏覽的每一個頁面付費,包括使他們能夠找到特定信息的目錄。由于其有限的互動性和功能,它經常被稱為 "只讀網絡"。Web 1.0 大致從 1990 年到 2004 年。這期間的互聯網服務建立在由互聯網社區共同控制的開放協議之上。Netscape,Yahoo 是這期間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李國權:區塊鏈能夠幫助公司提供標準化的碳排放數據:9月25日消息,9月24日,在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主辦的第八屆區塊鏈全球峰會——積“土”成山隱私計算與數據治理主題論壇上,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教授李國權在主題演講時表示,區塊鏈能夠幫助公司提供更準確、更可靠和易于獲得標準化的碳排放數據。同時,通過智能合約可以更好地計算、跟蹤、報告整個價值鏈中碳足跡的減少情況。區塊鏈去中心化的賬本機制,可實現高效交易,優化工作流程,簡化多方流程,提高問責制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糾紛,并通過Tokenization開辟新市場。對于碳市場,區塊鏈可以通過分解大宗碳信用金融工具而徹底改變行業,使個人能夠通過目前封閉的強制性市場參與到無碳的未來。全世界數百萬人渴望創造一個對生態負責的未來,而區塊鏈可以讓每個人都參與到碳中和未來的目標。(巴比特)[2022/9/25 7:19:25]
Web 2.0
Darcy DiNucci 在 1999 年創造了這個詞。當時少數的互聯網公司控制了 Web 1.0 的內容,因此人們開始質疑信息的可信度,并尋求表達、分享內容的機會。2004年隨著 Tim O'Reilly 發起的第一次 Web 2.0 (Web2) 會議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Web 2.0 廣為人知了。Web 2.0 通常被稱為萬維網的第二代,此后成為網絡的主導形式,也是我們現在處于的主流互聯網階段。Web 2.0 的特點是增加了用戶互動,用戶可以產生內容,并為終端用戶提供了更大的互動性和實用性。
京東方Maker SBU總監李國剛:推動物聯網與區塊鏈融合發展與應用落地:8月19日,火幣Labs創業營暨“區塊鏈+智能硬件”創業創新大賽在深圳正式啟動。京東方Maker SBU總監李國剛出席了啟動儀式并進行致辭。李國剛表示,要激活物聯網時代的巨大商機,需要產業生態伙伴高度協作,共創共贏。區塊鏈作為一門新型通用技術,當前在物聯網領域中的應用已經展開,為解決物聯網面臨的可擴展性、協作能力、信任關系與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挑戰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并可能對物聯網的技術體系、基礎設施、運營模式等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李國剛表示,本次與寶興威、火幣Labs通力合作,以“區塊鏈+智能硬件”為抓手,面向全行業,發出了“創新設計”、“行業應用”、“未來概念”的英雄征集令,希望由此打造一個“物聯網+區塊鏈”協同作戰、融合創新的生態平臺,加速攻克行業痛點,尋求相關創新項目與技術方案應用落地,助力全行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2020/8/19]
Web 2.0 的出現促進了許多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如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允許用戶上傳內容,并接受其他用戶的反饋。移動設備的廣泛采用,如 iPhone 和安卓智能手機,也通過 WhatsApp 、Instagram、Uber 和 Paytm 等應用程序促進了 Web 2.0 的普及。
聲音 | 李國慶:區塊鏈對我最大的啟發是它的經濟制度:金色財經訊,今日,水晶CRYSTO公鏈創始人&CEO馬銘澤與水晶CRYSTO生態讀書會DAPP創始人&CEO李國慶在水晶社群進行了對話,并接受了包括金色財經在內的媒體訪談。李國慶表示,一個社會的進步,要么是偉大經濟制度的誕生,要么是重大的技術革新。區塊鏈對我最大的啟發是它的經濟制度,區塊鏈構建的經濟制度是多中心化,讓社群的參與者共商共建共享。在知識領域讓作者、篩選者、傳播者、用戶都成為社群的參與者,在讓他們有利可圖的同時讓他們參與到治理,當然是代議制的治理,這樣用戶跟平臺就不是博弈關系,而是成為了平臺的一份子,這就是我說的偉大實踐。[2019/2/22]
Web 2.0 互聯網公司提供了比開放協議更好的軟件和服務,用戶開始從 Web 1.0 萬維網等開放協議轉向可以提供免費服務的集中式服務平臺。Web 2.0 公司擁有用戶產生的內容,可以授權用戶通過發布、點贊、評論和其他行為來相互交流,對平臺上的用戶擁有較大的控制權。在 Web 2.0 時代,用戶既是內容的創造者也是消費者。
Web 3.0
1999年,萬維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首次表達了他對語義網的愿景:“即計算機能夠分析網絡上的所有數據。” 語義網的目標是使互聯網數據機器可讀。2006 年,Tim Berners-Lee 把語義網描述為 Web 3.0 的組成部分。Web 3.0,也被稱為語義網或 “讀-寫-執行” 網,是萬維網的進化,它試圖利用人工智能使互聯網更加智能,重點是在不同的平臺上連接數據。Tim Berners-Lee 設想在未來,機器可以無縫通信,創造 "智能代理 "來處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Web 2.0 在線平臺作為信息孤島運作,在一個平臺上上傳的數據不會在另一個平臺上自動更新。語義網的目標是在這些平臺之間建立互連性,減少對冗余信息上傳的需求。
聲音 | 李國慶:期待區塊鏈為我們打開一個美麗新世界:當當創始人李國慶在微博上表示,不論是互聯網創業還是區塊鏈創業,僅有遠大的Vision都是不夠的,還要有堅韌的持久努力。期待新技術為我們打開一個美麗新世界。[2018/12/1]
2009 年,Tim Berners-Lee 等人發表了 《去中心化:未來的線上社交網絡》,提出了建立開放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讓用戶控制自己的數據。文中強調給予用戶隱私權,讓用戶決定信息的分享對象。此外,還提出將信息存儲在用戶信任的服務器或者本地電腦,給予用戶對數據的所有權。文中還提到使用 URI 作為用戶的互聯網身份,連接數據和應用。但是Tim Berners- Lee 的提議缺失一個激勵各方的方案,Web 2.0 互聯網巨頭沒有采用。另外,雖然此時有了將信息交換擴展到數據所有權的想法,但這個想法并沒有涵蓋交換價值的可能性。缺乏新的技術使用戶能夠在不受可信第三方干擾或控制的情況下自由地交換數據或價值。
Web3
2008, Satoshi Nakamoto 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首次提出了區塊鏈概念,主張價值可以通過點對點直接進行傳播,不依賴不可控的第三方。在比特幣之前,如果沒有一個可信賴的中央機構來監督交易,就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挫敗惡意用戶的三種行為:未經授權的消費,不足額的消費,以及雙花。從此價值傳輸有了新的載體。比特幣和區塊鏈為有智能合約功能的 Ethereum 的誕生奠定基礎。
聲音 | 李國都:輕工產業鏈期望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痛點:近日,“第五屆未來金融科技”在北京舉辦,該活動由財視中國主辦,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專業委員會特別支持。
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國都表示,李克強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多次提到要規范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響應國家政策,輕工產業鏈金融服務平臺期望通過在系統上導入區塊鏈技術,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痛點。[2018/9/26]
2014 年啟動 Ethereum 后不久,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博士在《去中心化應用:Web 3.0是什么樣的》中對 Web 3.0 的定義提出了和 Tim Berners - Lee 不一樣的觀點。他主張用區塊鏈來記錄公共信息,保護個人隱私,用智能合約消除對可信第三方的需求。這是第一次將區塊鏈引入互聯網的設計,也是加密行業人士普遍討論的 Web 3.0。而Tim Berners - Lee 提倡將數據去中心化存儲在服務器或者本地電腦,而非區塊鏈,因此很多加密人士更加認可 Gavin Wood 定義的 Web 3.0。有些行業人士和媒體為了方便,用縮寫的“Web3”來代替Web 3.0。
筆者認為,Tim Berners - Lee 和 Gavin Wood 對于更好的互聯網的愿景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實現的手段有根本性區別,所以這兩種 Web 3.0 的定義本質上是不同的,所以應該分別用 Web 3.0 和 Web3 區分開來。Web3 旨在通過去中心化存儲、區塊鏈技術和基于社區的自我主權身份,將個人數據的控制權從 Web 2.0 企業手中恢復到用戶手中。用戶將擁有誰能訪問其數據的最終權力。Web3 的實施,旨在通過利用加密貨幣錢包來賦予用戶數據所有權。這些錢包作為一種手段,讓用戶存儲他們的密鑰并確保他們的數字身份。用戶通過他們的加密貨幣錢包登錄到各種區塊鏈應用程序,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可以決定誰能訪問他們的數據,這與 Web 2.0 巨頭行使的中心化控制有明顯區別。這種訪問和管理數據的方法可與使用 Facebook 或者 Google 賬戶登錄相媲美,但關鍵的區別是,用戶對他們的信息保留完全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Web 3.0 旨在通過連接各網站的數據來提高效率和智能。相比之下,Web3 將安全和用戶控制放在首位,讓他們對自己的數據和身份擁有所有權。
Web 3.0 通過 Solid Pod 來在一個去中心化服務器中存儲用戶數據。存儲在用戶的 Solid Pod 的數據不會在任何其他 Solid Pod 中復制或傳播。存儲在 Solid Pod 中的數據可以由其所有者修改或更新。如果黑客能夠獲得對用戶帳戶未經授權的訪問,他們就有可能修改存儲在 Solid Pod 中的個人數據,且無法最終確定某個特定的修改是由黑客進行的,還是由用戶自己或其他有合法訪問權的人進行的。而基于區塊鏈的 Web3 ,用戶將他們的數據不可改變地、安全地存儲在一個通過私鑰訪問的加密貨幣錢包中。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性質,以及難以修改的存儲在多個節點的數據,Web3 中的數據比 Web 3.0 更加安全的。
Tim Berners-Lee 仍在質疑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作用,Web 3.0 和 Web3 本質上是關于更好物聯網不同的解決方案。
Web3+
我們認為 Web3 包含了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和智能合約的整合。雖然對加密貨幣在 Web3 中的作用現在依然眾說紛紜,但我們認為,沒有加密貨幣的區塊鏈可能缺乏必要的激勵措施來使 Web3 可行、繁榮。我們對 Web3+ 的定義包含了 Web3 所有可能的實現方式,包括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這里的+指的是加密貨幣,跟互聯網+是不同的概念。通過加密貨幣,我們能夠涵蓋 Web3 未來的全部可能性。
Web 2.x+
加密貨幣不是實現去中心化的唯一方式。目前 Web3 使用門檻高,性能還不能滿足大規模應用,安全事故頻發,我們可以考慮先實現 Web 2.x+,即利用成熟的傳統 Web 2.0 技術和區塊鏈的優勢來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了更好地理解可用的設計方案,我們可以在 Web 2.x+ 這個更大范圍對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其中 x 可以從 1 到 9 不等。例如,將 Web 2.0 技術的好處與沒有加密貨幣的區塊鏈平臺結合起來的設計可以被稱為 Web 2.5,或 2.4,或2.6。亦或者平臺使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但是平臺托管用戶資產,用戶依舊采用賬號和密碼登錄,此時就是 Web 2.x+ 中的一種。最近媒體報道簡單地將新型互聯網設計稱為 Webx,沒有小數,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混淆。Web 2.x+ 的去中心化程度低于完全開放、無需許可的區塊鏈與加密貨幣。
1435Crypto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早8點
金色財經
Odaily星球日報
歐科云鏈
澎湃新聞
Arcane Labs
深潮TechFlow
MarsBit
BTCStudy
鏈得得
最近,我看到三個新聞,隱隱感到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拉開序幕。學生用ChatGPT拿下全班最高分,教授驚呆!全美高校打響AI反擊戰.
1900/1/1 0:00:00來源:twitter.com/SalomonCrypto作者:Tyrannosaurus Haym翻譯:Renaissance(1/25) 面對現實吧,以太坊的用戶體驗很糟糕.
1900/1/1 0:00:002023 年是 ZK-rollups 的一年。ZK 是以太坊擴展的未來,隨著 zkSync、Starknet 和 Polygon zkEVM 即將推出的代幣,敘事開始升溫.
1900/1/1 0:00:00目前,DeSci 領域整在蓬勃發展,作者 sshshln 對該領域進行了解讀,整理了 86 個DeSci 生態項目,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去年就已經出現了.
1900/1/1 0:00:00原文標題:《How the SEC Could Reshape Ethereum’s Staking Landscape for the Better》原文作者:Margaux Nijkerk.
1900/1/1 0:00:00網友羅浩(化名)用ChatGPT薅了2個月“羊毛”,在CSDN等諸多有“問答打賞”功能的平臺上,他利用這個聊天機器人幫他回答問題,10天賺了120塊錢“賞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