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DODO 研究院
自 8 月份以來,推特上的 KOL 對 Real Yield 的討論越來越激烈。這一討論的起源和爆火與 GMX 在熊市里出色的表現相吻合。
Real yield 和它從字面意思上所表達的一樣,哪些 DeFi 協議能夠產生真實的收益,并把這樣的收益反饋給用戶;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就是協議不再單純的用自己的代幣來激勵流動性挖礦,而是給予用戶穩定幣或者主流代幣,如 ETH,USDT 等。
Terra 崩潰、Celsius Network 和 Voyager Digital 申請破產以及 Three Arrows Capital 倒閉。這些沖擊為之前 DeFi 的狂熱者們的心蒙上一層陰影, 「DeFi 已死」的論調不絕于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Real Yield 敘事的出現十分簡單有力,它不僅是 DeFi 用戶美好的期望,也象征著 DeFi 項目與龐氏騙局的抗爭,追求可持續的項目收益并把收益返還給用戶。
但是任何熱議的敘事都需要反復推敲和考量,本篇文章希望從三個方面來審視 Real Yield 計算上的合理性,以及從敘事角度來看 Real Yield 出現的意義:
Real Yield 概念梳理
Real Yield 如何計算
Real Yield 意義探討
Celsius創始人將面臨紐約總檢察長欺詐訴訟:金色財經報道,曼哈頓一家州法院的法官周五裁定,現已破產的加密貨幣貸款公司Celsius Network的創始人和前負責人Alex Mashinsky必須面臨紐約總檢察長Letitia James的訴訟,指控他犯有民事欺詐罪。
法官Margare tChan表示,總檢察長充分指控Mashinsky欺詐投資者,將Celsius宣傳為銀行的安全替代品,并隱瞞其風險,包括數億美元的投資損失。[2023/8/5 16:20:18]
在目前對 Real Yield 的定義中,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
協議的凈收益(net revenue)是否為正?
若凈收益為正,協議是否將其分給代幣持有者?更重要的是,協議以什么樣的形式分發,協議的增發代幣,還是主流代幣如穩定幣,ETH?
定義的分野點在于:
Real Yield 的協議的凈收益(net revenue)為正;
Real Yield 的協議將收益以主流代幣的形式,分給代幣持有者。
以這兩個標準為出發點,重新去評估目前主流的 DeFi 協議是否能產生 Real Yield,我們會看到其中值得探討的地方。
1. 大部分協議都不能實現收益為正
在 defiman 的一篇針對 Real Yield 的研究里,19 個協議中有 12 個協議的凈收入為正,但在 12 個協議中只有 4 個激勵協議有正的凈收入。19 個 TOP 協議的每周總凈收入為 -7,300 萬美元。在排名靠前的協議中情況尚且如此,對于新興的 DeFi 協議來說,實現正收益更是一件很難的事。
Bybit上的BTC期貨合約持倉量達到15個月新高:金色財經報道,Glassnode最新數據顯示,Bybit上的BTC期貨合約持倉量剛剛達到2,642,473,920.94美元,為15個月新高。[2023/7/13 10:51:20]
2. 把凈收益分給代幣持有者的是少數協議
同樣,在這篇研究文章中,我們能看到,實際上 19 個頂級協議中只有 6 個協議將主要收益分配給代幣持有者,每個協議分配的數量如下所示,Synthetix 和 GMX 等永久協議目前處于領先地位,緊隨其后的是 LooksRare 和 X2Y2 等 NFT 市場。
3. 是否一定要用主流代幣(或者稱為 sound money)去分配
采用何種代幣形式分配給用戶,是 Real Yield 概念中爭論不休的一點。
目前的情況是:19 個 TOP 協議中的 11 個協議,都在使用自己的代幣進行激勵。8 個不激勵的協議中有 2 個還沒有代幣(Opensea 和 MM)。
在熊市,用戶更加關注真金白銀的收益,所以更偏好于 ETH 或者穩定幣的形式支付,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在牛市,或許用戶偏好會傾向于協議的 native token,因為原生代幣也能捕獲更大的價值想象空間。
4. 分配真實收益和可持續地分配真實收益,兩個概念需要區分看待
Vitalik:以太坊需要改進的不僅是協議的功能,需要對應用程序和錢包進行深度改變:金色財經報道,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布《The Three Transitions》文章。Vitalik稱,當以太坊從一個年輕的實驗性技術過渡到一個成熟的技術棧,能夠真正為普通用戶帶來開放、全球和無需許可的體驗,堆棧需要大致同時經歷三個主要的技術過渡:向L2擴展過渡,每個人都轉向Rollup;向錢包安全過渡,每個人都使用智能合約錢包;向隱私過渡,確保保護隱私的資金轉移可行。
由于上述原因,這三個轉變至關重要。但它們也具有挑戰性,因為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密切協調。需要改進的不僅是協議的功能;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與以太坊交互的方式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需要對應用程序和錢包進行深度的改變。[2023/6/9 21:27:01]
在這 19 個協議中,將真實收益分配給代幣持有者的協議有 6 個:Synthetix、GMX、LooksRare、X2Y2、Convex 以及 Curve。在統計時段中,每周分配收益最多的協議是 Synthetix,然而由于 Synthetix 的凈收入為負,所以其真實收益分配的可持續性存疑。
大部分定義對 Real Yield 的計算可以總結為真實收益=協議收入 - 代幣成本 ,比如 @defiman 采用的公式為:
Net Revenue = Protocol Revenue - Market value of protocol emissions
FTX旗下日本金融科技公司Liquid:正在開發退款網頁,將返還用戶資金:金色財經報道,FTX旗下日本金融科技公司Liquid宣布將返還用戶資金并且發布了相關計劃。根據聲明顯示,退款流程將特定于持有FTX Japan和Liquid Japan賬戶的用戶,相關委托支持將會通過Liquid Japan網頁版進行提款,用戶可以從平臺上查詢自己的FTX Japan余額,目前相關網頁正在開發中。(The Block)[2022/12/30 22:15:55]
我們來逐個分析這個計算公式中的細項:
1.為什么是凈收入而不是凈利潤
之所以大部分文章選定凈收入作為衡量協議營收的指標是因為,運營成本這樣的數據一般很難找到或者完整的捕捉,比如基礎設施和團隊工資相關的信息,所以用凈收入作為指標可以理解。
2. 如何計算協議總收入
首先,不同賽道的協議總收入組成不一樣:比如,DeFi 中的 DEX 協議收入組成來自交易手續費,其中由于費率的原因,期貨(永續)交易的收入一般來說遠遠優于現貨交易的收入。
其次,在 DeFi 項目中,協議總收入不一定是衡量一個協議最終極的指標;為了體現競爭優勢,現貨交易手續費可能會越來越低。例如為了擴大交易受眾,Uniswap 就部署到更便宜的 Polygon,這一定程度降低了協議總收入;而為了跟 Curve 競爭,引入了針對穩定幣對 0.01% 費用 TIER。所以 protocol margin 看起來確實很薄(見以下表格),這樣一來雖然協議收入降低了,但是用戶數量可能會提高。由此可見,不同賽道的協議對 revenue 的 trade off 并不一樣。
數據:比特幣巨鯨在過去30天總共出售28萬枚BTC:12月19日消息,Glassnode鏈上數據顯示,持有1,000枚BTC以上的比特幣巨鯨地址在過去30天內總共出售了28萬枚BTC。
據悉,這些巨鯨地址目前持有約900萬比特幣,其中持有1,000到10,000枚BTC的鯨魚地址有360萬個BTC,持有10,000到100,000枚BTC的鯨魚地址持有190萬BTC,持有100,000枚BTC以上的鯨魚地址持有360萬個BTC。(Cryptoslate)[2022/12/19 21:53:17]
3. 如何考慮代幣釋放成本
首先 token emission 之所以當作成本減去是因為在代幣持有者的角度看來,這是一個協議引流的營銷策略,此外,代幣的增發使現有流通的代幣價值被稀釋。
當前代幣釋放的市值 = 當前幣價 * 代幣流通量(選取時間段內的代幣流通量,3 月 /1 年等)
然而,代幣價格波動難以計算,而且在牛市和熊市環境下也會影響代幣波動的幅度
代幣釋放這個變量在以上公式里的意義:如果我們希望協議凈收入最大化,那么代幣釋放成本就需要最小化。當然,只要代幣釋放和運營成本總和小于協議總收入也算是健康的。因為在目前的長尾 DeFi 項目發展階段,用戶需要代幣釋放來作為激勵;但是長期來看,由于自身具有反身性代幣釋放不是可持續的引流手段。
4. 目前的定義中,忽略了代幣持有人和 DAO 之間的費用分配
首先,如果所有的項目一味追求 Real Yield ,選擇將這些費用指向代幣持有人而不是 DAO ,這將在未來導致一些問題出現。
在圍繞 UNI 和 DAO 的費用討論中,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所有 DAO 往后都被催促著定義和確定它的代幣支付政策。如何在 DAO 內部去平衡這種收入分配,是 DAO 組織和代幣持有者的博弈論游戲。
同樣,選擇適度的把錢留在 DAO 內部,以留住人才和資助新的發展,從長遠來看將更好地服務于社區。
1.RealYield 出現背景
我們雖然指出了 Real Yield 作為衡量 DeFi 指標有待商榷的地方,但是一切事情的出現都有符合當時環境的原因。
在 2021 年的時候,幾乎所有 DeFi 協議都十分激進的用代幣釋放的模式來快速吸引流動性。DeFi 協議直接的「內卷」和 FOMO 情緒創造了這樣的現象。上一輪 DeFi 的熱潮在今年年中 Terra 及 Celsuis 等項目的崩盤聲中戛然而止。隨著熊市到來,幣圈行情的泥沙俱下,市場開始質疑 DeFi 的實際作用,投機情緒退卻,用戶和研究者開始深究 DeFi 項目產生的是真金白銀還是 meme coin 泡沫。
可以說,對 faked yield 的抨擊,導致對 real yield 的需求和追捧。
同時,8 月底,據 Nansen 數據顯示,GMX 上交易筆數一度超過 Uniswap,成為 Arbitrum 網絡周內交易筆數最多的協議。GMX 作為產生「實際收益」(RealYield)的項目之一,Real yield 敘事徹底被點燃,KOL 熱議誰會成為下一個 GMX,甚至成為了 DeFi 項目新的營銷策略。
2.為什么討論 Real Yield
在熊市的環境里,用戶會更加追求穩定且真實的收益。如果一個項目被公允為 Real Yield 的項目,這樣子的評價能夠成為用戶去篩選靠譜項目的一個重要指標。或者說隨著 DeFi 的發展,用戶開始審視 APY 的可持續性,兩位數的 APY 讓人們望而卻步,也希望能進一步探討 DeFi 到底能否為加密貨幣圈帶來真實價值。
對于項目方而言尤其是初始時期的項目,雖然貼上 real yield 的標簽能夠快速博人眼球,但是根據上述的 Real Yield 定義和分析方法來說不一定成立。比如做期權策略的 Polysynth 在推特名字上打出 real yield 的標簽,雖然 Polysynth 給出的收益確實是穩定幣,但是本身資產放進他們管理的策略金庫中將面臨著極大的風險,投資者可能會面臨高達 60% 的本金損失。
此外,即便打上 Real Yield 的標簽對長期發展并無益處。目前階段,DeFi 項目初期仍然需要利用流動性挖礦來做冷啟動,那么一味的追求 real yield,意味著用于協議建設的資金會得到壓縮,比如社區建設、項目研發、市場營銷等。
3.敘事經濟學
市場并不是通過數字運轉的,而是故事,narrative。
有一個理論學科名叫 Narrative economics (敘事經濟學),理論核心在于文字和語言能夠輕易的影響市場上人們的行為,從而去影響市場。市場是具有波動性且情緒化的,因為參與市場的人們很傾向于聽故事。有趣的敘事能夠觸動人的價值觀,進而連接人跟人之間的行為。
因此及時跟蹤市場上的敘事是有必要的,這也是我們討論 Real Yield 的原因。它的背后有基于數字的解讀和翻譯,這樣的故事才能夠去調動人們的情緒去參與投資和交易。
《敘事經濟學》一書的作者羅伯特希勒也表示,
敘事經濟學的理論固然存在,但是想要成為一個好的研究者與投資者,需要進一步的去對敘事進行解讀,分辨清合理的點和值得商榷的邏輯。
這是我們重新審視 Real Yield 的原因。
DODO研究院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財經
PingWest品玩
老雅痞
康水躍
NFTGo
愛范兒
Chainlink
深潮TechFlow
Footprint
NFT中文社區
蔣長浩
Sui World
Tags:ELDYIELDREALREAEthereum YieldSAFUYIELD價格ethereal翻譯名字Creaticles
根據Meta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說法,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聯網的體現,用戶不僅僅可以在其中查看內容,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完全置身其中,而這一切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
1900/1/1 0:00:00▌ V神:馬斯克可以讓推特變得“非常棒”或“非常糟糕”金色財經報道,以太坊區塊鏈聯合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講話稱.
1900/1/1 0:00:00作者:木沐 "大部分項目方都解釋不清楚Web3是啥,就不要互相為難了",近日某知名加密投資人在朋友圈發表了對尋求投資的Web3項目方進行吐槽.
1900/1/1 0:00:0010 月 31 日,香港財政司(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正式發布《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就在香港發展蓬勃的虛擬資產行業和生態圈.
1900/1/1 0:00:00今天我們把目光往Binance這邊聚焦,原因就是CZ在10月24號推送的推文。 他神秘兮兮的說到要大力投資DeFi,并聲稱不是投資建議(我信你個鬼),這個時候就有很多人開始納悶他口中說到的DeF.
1900/1/1 0:00:00經過近一年準備,周星馳終于下定決心進入Web3。虎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周星馳便已經為進入NFT行業做準備,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真正入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