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正持續且猛烈地沖擊美國的金融體系。
2月16日,紐交所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一份監管文件被公開。它希望建立一個“加密貨幣與NFT交易所”,并與OpenSea等Web3公司競爭。OpenSea是一家NFT交易平臺,它在7月份的估值為15億美元,現在的估值已超過130億美元。顯然,作為盈利機構的紐交所也希望能加入這一賽道“分一杯羹”。
這不是紐交所第一次示好Web3。去年4月,為了紀念Roblox、Spotify等6家知名上市公司的首批交易,紐交所推出了第一套NFT。
Spotify公司的NFT(來源:?紐交所官網)
并非只有紐交所一家金融機構入局,幾乎在同一天(2月15日),摩根大通也宣布進入元宇宙。摩根大通在“虛擬土地平臺”Decentraland上建立了一間休息室,里面有一張該公司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的照片。
《華爾街日報》:Silvergate Capital的一個賬戶可能在FTX破產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2月21日消息,Silvergate Capital正在審查FTX及其投資公司Alameda Research之間的交易。Silvergate Capital透露給三位美國參議員的信息顯示,Silvergate Capital的一個賬戶似乎是FTX破產的核心。
據悉,這三位參議員向Silvergate Capital詢問了賬戶的具體信息,但沒有得到太多答案,因為相關保密規則規定必須對信息保密。Silvergate對FTX的審查結果可能會影響FTX即將到來的第二場聽證會。11月初,該金融機構承認對FTX有敞口,但據稱規模不到其總存款的10%。[2022/12/21 21:58:30]
此外,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香港)也早在去年12月購買了The Sandbox上的虛擬地塊。普華永道透露打算建立一個Web3咨詢中心,以促進新一代的專業服務,包括會計和稅務。
《華爾街日報》社論抨擊美SEC針對現貨比特幣ETF申請存在“雙標”等情況:7月7日消息,《華爾街日報》編輯委員會公開抨擊美國SEC主席Gary Gensler拒絕批準現貨比特幣ETF(exchange-traded products)。
《華爾街日報》7月6日發表了一篇措辭強硬的評論文章,指出由Gensler領導的美國SEC在處理比特幣相關ETP的申請時,與更傳統的資產和其他大宗商品的處理方式明顯不一致。
到目前為止,SEC已經拒絕了所有比特幣現貨ETP申請,包括上周Grayscale和Bitwise的兩項申請,這導致Grayscale對SEC采取了法律行動。
這些一致的拒絕也讓SEC委員Hester Peirce認為,Gensler對現貨加密ETP的抵制“成為傳奇”,因為SEC已經批準了數個比特幣期貨ETP,這些ETP的成本要比現貨ETP高得多,對投資者來說也包括更大的風險。Peirce還質疑為什么ETP產品在美國沒有獲得批準,而在其他地方卻已經獲得了批準。
編輯委員會還注意到Gensler采用的雙管齊下的方法,這使得現貨比特幣產品幾乎不可能獲得批準。這包括要求ETP發起人證明大量比特幣交易發生在一個受監管的市場上,或者基礎市場必須“在傳統市場的保護之外對操縱具有獨特的抵抗力”。
而Gensler“充分意識到”第一個標準根本無法滿足,因為目前幾乎所有的比特幣交易都發生在不受監管的加密交易所。
第二項標準對于發起人來說也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美國SEC在沒有“解釋如何滿足”的情況下,“武斷地建立”了針對比特幣現貨ETP的更高標準。(Cointelegraph)[2022/7/7 1:57:45]
紐交所、摩根大通、畢馬威......金融行業各個細分龍頭機構向Web3進軍,它們是在炒作?還是真有詳細計劃?
華爾街日報:各國央行涌向數字貨幣但未考慮高風險:10月12日,華爾街日報發專欄文章稱,各國央行正在涌入數字貨幣,卻沒有考慮風險可能會超過收益。文章指出,國際清算銀行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五分之一的央行,可能會在未來六年內發行某種形式的數字貨幣。但這股熱潮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問題。專欄文章指出,應該權衡銀行融資和金融穩定面臨的重大風險,而不是試圖用一種全新的、未經考驗的體系來解決現金支付日趨衰微等問題,并試圖修復現有結構。與此同時,專欄還指出,由于數字貨幣的安全性和匿名性,通過存款將錢存入銀行的吸引力將降低。這將減少銀行最穩定的資金來源,使它們更加脆弱。同時,數字貨幣唯一真正的好處是安全和隱私,但即便如此,這也不利于各國的利益,因為這會削弱它們打擊洗錢的努力。(coindesk)[2020/10/12]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美國金融監管部門高管,流向了Web3公司,并準備在加密世界大干一場。
本周二(2月1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副總經濟師Scott Bauguess宣布加入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擔任全球監管政策副總裁,他在加入之前在SEC工作了10多年,是一名華爾街金融老將。
華爾街分析師Thomas Lee支持人們長期持有比特幣:據cnbc報道,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的研究主管Thomas Lee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如果投資者不在標準普爾500每年最好的十天內持有股票,那么其年化收益率將從9.2%下降至5.4%。同樣的道理,“買入和持有”(或HODL)BTC是合理的,這是因為BTC每年都會有幾天的收益達到全年收益。然而,幾十年股票市場的歷史走勢分析是否適合波動更加劇烈的,歷史不到十年的加密貨幣市場目前尚不清楚。Lee認為,投資者應該對比特幣表示出耐心。他仍認為比特幣年底價格目標將在20000美元至25000美元之間。[2018/3/29]
無獨有偶,也在本周(2月14日),美國SEC前官員Justin Slaughter擔任Paradigm政策總監,幫助Paradigm團隊及投資組合項目解決加密政策和監管相關的問題。Paradigm是一家加密風投機構,其創始人Matt Huang在24歲時便投資了字節跳動,給他帶來了2000倍的投資回報。
華爾街分析師湯姆?李:2018年,比特幣價格可輕松翻倍:市場戰略公司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的聯合創始人湯姆?李(Tom Lee)認為,今年比特幣的價格可以“輕松翻倍”。在接受CNBC電視節目“Futures Now”的采訪時,這位華爾街策略師甚至認為2018年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提高三倍。[2018/1/11]
Justin Slaughter認為:“加密貨幣可以成為經濟增長和增加競爭的力量,太多人被排擠在少數公司主導的金融體系之外,無法獲得現代經濟生活核心的技術創新,包括更實惠的儲蓄和轉移資金的方式。”
在國內,隨著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普及,我們如需轉賬與資金轉移,可以瞬間完成。然而在跨境支付領域,仍存在手續費高、轉賬時間長、政策影響因素大的痛點。而加密貨幣的出現,讓一部分華爾街精英發現了傳統金融覆蓋區域外的“盲點”。
當然,這只是加密金融存在的原因和作用之一,實際上吸引金融精英的更可能是加密金融給他們帶來的比傳統金融機構更高的薪水以及加上“一萬倍杠桿”的未來。
多名Web3機構的工作人員向虎嗅表示,其薪資來源往往由固定薪資+加密貨幣構成,更有部分企業本身便發布自家貨幣,甚至優先給內部人士消息空投,這讓他們的薪資上下限十分彈性,吸引了許多資金偏好高風險的人群。
而這一薪資發放的“創新”,也在美國逐漸擴散至政府、體育等多個行業。
紐約市長Eric Adams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上個月宣布,第一份薪水將換算成比特幣和以太幣發放。Adams表示,紐約是世界的中心,希望其成為加密貨幣和其他金融的創新中心。當然,過高的理想總是費錢的,Adams也許同樣逃不過這樣的命運。2022年1月被“譽”為比特幣歷史上第三糟糕的一月,下跌了將近20%,如果按照1月底的比特幣價格發放,市長的薪水將大打折扣,但如果按照1月初的價格,市長將喜笑顏開。
馬克思有句名言: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總有人追求100%甚至300%的利潤,然而加密世界動輒3000%的利潤想當然會引起華爾街精英的瘋狂,即使他們,也很少有人玩過這么“杠桿”的游戲。
上有紐約市長大力支持,下有足夠的利潤支撐,華爾街精英瘋狂涌入Web3,連前SEC主席Jay Clayton這樣的高官都加入了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而這家對沖基金公開擁有的加密貨幣便有10億美元之多。
美國正形成兩大金融生態圈。
一種是以紐交所、納斯達克等傳統交易所為核心的“金融交易市場生態圈”,它們主要給全球各個公司提供股票交易服務;另一種便是以加密交易、NFT交易為主的“加密金融生態圈”。
一部分人堅守著傳統金融的陣地,認為加密貨幣及其相關的市場是“潘多拉魔盒”,將給美國帶來災難。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果就是其中最堅定的反對者。
查理·芒格認為比特幣令人作嘔,他認為:“中國禁止加密貨幣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希望這東西從來沒有被發明過,也永遠不會買加密貨幣”。而巴菲特也堅持認為,加密貨幣就是一場泡沫。
而馬斯克則用一條推特回應查理芒格。他說:“2009年,我曾和芒格共進午餐,他向整個餐桌的人說特斯拉將如何失敗,這讓我很難過,但我告訴他,我同意所有這些理由,我們可能會死,但無論如何都值得一試。”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美國成年人中有24%的人持有和馬斯克一樣的觀點,他們擁有加密資產。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思想,實際上比技術更重要。
傳統金融生態,通過股票的轉化,讓公司和世界經濟更加有活力。而加密資產本身就是為了改變中心化的金融生態,希望通過更公平的方式影響線上線下自然人的交易模式。
或許有一天,當我們打開2050年紐約市中心希爾頓酒店的窗戶,華爾街的路人依然行色匆匆,但是紐交所的全稱不再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而是「紐約證券與加密資產交易所」。
寫在最后
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自由流通。而Web3,是一種基于區塊鏈的互聯網,它要實現的是資產的自由流通。
互聯網上的每條短信、文章、圖片、視頻等個體生產的“東西”,只要上鏈,都是資產;不在互聯網上的,比如房產、汽車、證書、藝術作品等,只要上鏈,也都會變成資產。目前NFT(非同質化代幣)的興起,正在將線上線下的有價值的東西快速變為資產。
目前國內已經有上百家組織和機構在將圖片上鏈,比如互聯網公司中的騰訊、螞蟻、阿里、京東、B站、小紅書等;區塊鏈公司中的趣鏈科技、Conflux、Bigverse等;版權保護公司中的視覺中國等。而技術和資本更領先的一些企業,比如螞蟻和騰訊已經實現將音頻“上鏈”,未來抖音們還將讓視頻“上鏈”。
大部分加密從業者都向虎嗅表示:不認可國內區塊鏈公司屬于Web3,理由是:并不徹底的去中心化,大部分NFT的定價,都由螞蟻騰訊等公司來決定,這違背了Web3中最理想化的一群人的初衷。他們希望Web3可以顛覆那些建立了“數據霸權”的互聯網巨頭們。這是一種寶貴的想法,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初衷,將互聯網壟斷巨頭無意識地破壞創新的行為宣告破產。然而,Web3的世界也并非就是“好”的代名詞,OpenSea等主流的去中心化的Web3公司也因為現實世界中的版權、法律等各種問題,而在妥協,變得不那么“去中心化”了。
當我們拋開國界、意識形態和各種思想潮流后發現,無論國內國外,一個確定的趨勢是,它們都在將線下的資產搬到線上,為線下的資產“確權”,也在將線上本身沒有價格,但有價值的內容“變成”資產。
有理由相信,未來我們將會形成這樣一種社會:在互聯網上接觸到的所有“內容”,只要有人承認它的價值,它就是資產。而Web3公司的使命之一,就是將它們變成資產并且流通,正如每個互聯網公司都有讓信息自由流通的使命一樣。
2022年2月17日,Multicoin Capital宣布領投Web3原生計算平臺Fluence 900萬美元融資.
1900/1/1 0:00:00根據俄羅斯政府官方網站在周二晚間發布的一份文件稱,其準備將加密貨幣的流通通過立法納入監管。文件顯示,俄羅斯各有關方面已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原則達成一致,并得到俄羅斯央行的支持.
1900/1/1 0:00:00誰不想一步跨進未來呢?數字化進程使得萬物皆可虛擬的時代來臨了!從頻頻登上《Vogue》封面,被明星們穿個遍的虛擬時裝品牌 Tribute Brand.
1900/1/1 0:00:00從 DeFi 到 DAO隨著時間的推移,虛擬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開始看到類似于現實世界的服務,包括信貸、抵押貸款和租賃協議.
1900/1/1 0:00:00奮進的中國再度點燃激情與夢想的圣火,翹首以待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在火熱舉行中。無論是充滿創意、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開幕式,還是運動員在賽事上的精湛技巧和奧運精神的展現,都為我們帶來一場場冰雪視.
1900/1/1 0:00:00自 2018 年成立以來,福布斯“區塊鏈 50 強”已經記錄了全球約 114 家公司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情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