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白話區塊鏈,作者:郭立芳,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閃電網絡和雷電網絡看起來非常相近,它們有著基本相同的技術基因和奮斗目標,但又演繹著各自的生命軌跡,為不同的老板服務,閃電網絡是當之無愧的哥哥,老板是比特幣,而雷電網絡的主子是以太坊。兩者都是為了解決轉賬速度慢和網絡擁堵的問題,是一種鏈下支付的技術。所謂“鏈下支付”,就是用戶轉移區塊鏈資產的操作,不在主鏈上發生,而是在鏈下進行,稱之為鏈下支付。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閃電網絡和雷電網絡是什么,以及它們的區別。閃電網絡
閃電網絡節點數量已達15421個:金色財經報道,據1ML.com數據,目前,支撐網絡的節點數量達到15421個,相較30天前數據,環比上漲3.25%;通道數量為36400,相較30天前數據,環比上漲1.6%;閃電網絡承載能力目前為1055.47BTC,約合3011.4萬美元。[2021/1/1 16:11:44]
對于每秒鐘僅能處理7筆交易的比特幣來說,如何實現小額、高頻、快捷的零售場景下的即時支付,成為比特幣支付的最大痛點。2016年1月14日,閃電網絡的“白皮書”發表,提出了比特幣的第二層鏈下擴容解決方案。其主要原理是將交易放到比特幣主鏈之外,使得用戶以更低的費用和更高的效率轉移比特幣,在鏈下實現快速的點對點微支付交易。2017年1月,第一個閃電網絡的實現——lnd,發布了Alpha版本。2018年3月測試版開始落地,今年12月4日起,Bitfinex正式支持閃電網絡存取款。閃電網絡之間的轉賬約定叫通道Channel,實際上就是一個智能合約,只用代碼來管理,自動運行。節點之間要建立通道,就要往通道里存進比特幣或以太坊。節點之間的轉賬,都在合約里記賬,智能合約把最終結果記到比特幣主鏈上就可以了。在主鏈之外,閃電網絡允許節點間打開支付通道,所有付款通道保持活躍,直到任何一方自愿離開渠道并關閉它,理論上可以支持每秒數百萬以上的交易,交易時間以毫秒計,交易費用極低,足以支持小額、高頻的零售場景支付。雷電網
閃電網絡節點數量已達14382個:金色財經報道,據1ML.com數據,目前,支撐網絡的節點數量達到14382個,相較30天前數據,環比上漲2.25%;通道數量為35027,相較30天前數據,環比下降5.7%;閃電網絡承載能力目前為1030.32BTC,約合1598.74萬美元。[2020/11/7 11:57:56]
雷電網絡是一種鏈下擴展解決方案,是建立在以太坊網絡之上的支付網絡,在不需要雙方互信的情況下,可實現近乎即時,低費用和可擴展的付款。它是對以太坊區塊鏈的補充,可與任何ERC20兼容令牌一起使用,其目標是研究狀態通道技術,定義協議并開發實現。兩者的區別
動態 | Radar推出新閃電網絡項目ION:據bitcoinexchangeguide報道,技術初創公司Radar剛剛發布了一個新的閃電網絡(LN)項目。該項目被稱為ION,是一個交互式指南,允許用戶了解閃電網絡的工作原理。[2019/3/5]
1、基于的鏈不同閃電網絡是基于比特幣網絡,而雷電網絡是在以太坊網絡上運行。且閃電網絡沒有Token,是比特幣網絡的第二層,且并不是一個區塊鏈。2、發展進程不同閃電網絡,無論從節點數量、通道數量,還是網絡容量等指標來衡量,閃電網絡在過去一年間都出現了數倍的增長。據1ML數據,截止12月22日,其線上支付節點已達10855個,支付通道35188個,鎖定BTC861枚。目前來看,閃電網絡操作還比較復雜,需要用戶弄懂節點、通道等概念,在安全性上也有一定的風險,閃電網絡目前的規模還不算大。對比閃電網絡,雷電網絡因為以太坊智能合約對報文格式沒有特別的字段限制,解決了舊版本快照的識別和作廢問題。但雷電網絡至今仍未完成,正在逐步建立,并在開發過程中添加了更多功能。
編者按:本文來自得岸觀點,作者:AngelaStrange,翻譯:馬不言,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
1900/1/1 0:00:00文|秦曉峰編輯|Mandy王夢蝶郝方舟出品|Odaily星球日報市場轉冷,交易所從曾經眾人艷羨的生意變成了燙手山芋.
1900/1/1 0:00:00目錄一、區塊鏈錢包發展史二、區塊鏈錢包的基本知識點三、區塊鏈錢包分類四、區塊鏈錢包功能介紹五、如何選擇錢包六、區塊鏈錢包導航七、區塊鏈錢包操作指南八、區塊鏈錢包知識自測一、區塊鏈錢包發展史說起數.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白話區塊鏈,作者:羅子,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加密貨幣的世界不乏瘋狂的故事和人,約翰·邁克菲是其中一個.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威廉閑談,作者:陳威廉,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最近被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不止是我還是大多數圈內朋友,應該都是這個問題:明年的行情怎么看?當然了,你們也知道我是個不折不.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新華網,作者:何冬昕,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時光荏苒,歲月如白駒過隙,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季節交替和時代更迭的速度似乎更讓人難以捉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