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姍姍來遲的風潮,但是國內加入NFT的隊伍最近是越發龐大。此前阿里旗下的支付寶與敦煌美術研究所及動畫《刺客伍六七》,共同推出基于螞蟻鏈發行的“NFT”版付款碼皮膚后,上個月騰訊PCG旗下的NFT交易軟件“幻核”APP正式上線,并且首期限量發售300枚“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NFT”。
就在9月6日,連電影雜志《看電影》都將他們知名的“午夜場”雜志封面做成了NFT進行了發售。幾乎也是同一天,電影導演王家衛也推出其首個電影 NFT作品《花樣年華 – 一剎那》,并將于10月9日登陸蘇富比香港秋拍。具體內容為《花樣年華》首天拍攝中的未披露劇情片段,僅發行過一版,NFT時長1分鐘31秒。
《花樣年華 – 一剎那》預告版截圖
顯然,在“元宇宙”突然在全球范圍內成為熱門概念與資本寵兒之后,被視為虛擬內容交易重要一環的NFT也繼比特幣暴漲之后再次搭上了順風車。但國內的情況又多少有些不同,因為不論是持有和使用虛擬幣事實上都是被明令禁止的,從而導致國內的NFT產品大多都包裹著版權保護、文創產品、數字收藏等外衣,并且多數都使用的是平臺私鏈與法幣結算。
一場狂歡背后更像是一種害怕錯過風口的憂慮,而那些花幾十上百塊就買了個支付寶皮膚或是許知遠語錄的人,可能原以為買到即賺到,但讀過用戶協議才會發現其實連所有權都沒有,更別提升值轉賣了,論被割韭菜,國內絕大多數普通用戶確實是偶爾遲但從未缺席。
芯動科技發布首款國產高性能4K級顯卡GPU芯片:金色財經報道,12月30日,芯動科技發布首款國產高性能4K級顯卡GPU芯片“風華1號”,該GPU是第一款渲染能力達到5T-10T FLOPS的國產GPU顯卡,也第一款圖形API達到OpenGL4.0以上,并能實際演示4.0 benchmark的GPU;還是第一款支持多路渲染+編解碼+AI服務,硬件虛擬化和chiplet可延展的國產GPU。[2021/12/30 8:15:19]
NFT解決數字藝術難題,也充滿了投機趣味
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貨幣)到底是什么?
區塊鏈作為一種數字技術,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已經有不少新媒體藝術結合應用的討論,不過直到去年下半年,隨著比特幣熱潮,這個話題才引起人們真正的關注。
相較于同質化代幣,NFT用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一件既然存在的數字藝術品,無論它是一張圖片、動圖、一條視頻,還是一首歌或者一條社交媒體發文,其實都不等于NFT。但賣家需要將其區塊鏈化,創建一個“副本”,記錄在這個區塊鏈的賬本上,成為一份合約 (contract)。那個存在于區塊鏈上的合約,才是 NFT 的“本體”。
而這個創建 NFT 的過程,其實就是將一個既然存在的數字事物存放并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上的過程,也很形象的被稱為 mint(鑄造)。
NFT使得原本被稱為虛擬、數字的產物,成為了一個可以永久擁有、保存、追溯的虛擬資產。
報告:2020年中國產業區塊鏈市場規模突破1400億元: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區塊鏈應用分會發布《中國產業區塊鏈發展狀況與趨勢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發布的產業區塊鏈政策數量有222條,新增專利申請數量12059件,新成立的區塊鏈企業數量有776家,產業區塊鏈的市場規模約1463.8億元,區塊鏈平臺的交易額達到36020億元,平臺上鏈規模4.5萬億元。(中物聯區塊鏈分會)[2021/6/16 23:40:13]
NFT「鼻祖」——賣出4200個以太坊的CryptoPunk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本質,讓NFT的擁有者在擁有時不需要倚賴任何一個某天可能消失或改變的權力機構。如果以當代藝術市場的情境來解釋,NFT使得作品不需要經過任何一間畫廊甚或藝術家本人的驗證,就可以在二級市場中自由轉賣,更為重要的是不用擔心真偽的問題,因為一切交易記錄都被記錄在了鏈上,任何人都可以查看。
拍賣公司佳士得在今年3月11日剛剛結束了首次的NFT藝術拍賣,來自美國南卡羅來那州的數字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拍賣中打破紀錄,成為在世藝術家的價格第三高作品。而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也把他自己發出的第一條推特放在NFT市場Valuables上拍賣,截至目前的最終出價是1630.58個以太幣,約合290萬美元。
數字認證:公司積極開展國產自主可信區塊鏈相關技術的研究:金色財經報道,數字認證(300579.SZ)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積極開展國產自主可信區塊鏈相關技術的研究,探索國產密碼算法、電子認證與區塊鏈融合的關鍵技術。截至目前,公司開發區塊鏈平臺正在開展存證服務等應用試點,并正逐步推廣,感謝您的關注。[2020/7/15]
對于數字藝術作品來說,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具有交易價值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證明其所有權,換句話說就是像實體藝術品一樣,誰來鑒別其真偽。
而這也是NFT的真正價值所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數字藝術從生產、交易到儲存的一系列問題,即便“無限復制”與隨意使用的本質依然無法改變,但NFT的出現起碼解決了所有權的問題。從而讓不斷興起的數字藝術真正產生相對應的交易市場,使得相關藝術家能從中獲益。
SuperRare NFT平臺的創辦人John Crain就表示,許多的數字藝術家的創作并不適合傳統的當代藝術商業模式,他們不曾去巴塞爾博覽會,卻在GIF社群上十分活躍。以前這個群體沒有辦法商業化他們的創作,只能發展在網路上販售圖案T恤上等零星商業行為。現今透過NFT技術,加上市場熱錢的流入,將會帶動更多的創作能量集中在適合結合NFT技術的數字藝術創作,進而提高此一領域的總體質量。
目前NFT熱潮同樣引發了不小爭議,當然首當其沖便是不少聳動的高價購買行為,比如最近NBA球星庫里花18萬美元買下了一個NFT作為頭像,而知名的幣圈投機大佬孫宇晨也必然不會缺席,號稱自己花1050萬美元拍下了一個NFT賽博朋克頭像。但事實上,NFT市場在今年5月創造了30天3250億美元的銷售記錄,但后續也逐漸冷卻,因為NFT的熱潮也與虛擬幣的價格直接掛鉤。
金色沙龍丨David Lei:國產公鏈在技術標準的爭奪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本期金色沙龍上,The Force Protocol&ForTube聯合創始人David Lei發言指出:從目前公鏈的領域整體發展情況來看:仍是國外的公鏈市場,代表了整個公鏈領域發展的主流。國內的公鏈項目放到國際市場上還是遠遠不夠的。
從我個人的觀察來講,中國的公鏈領域,在應用上面比較有優勢,探索會比較快。國外在跨鏈,還有技術底層上面比較有特色。整體而言,中國國產的公鏈,在技術標準的爭奪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20/3/18]
庫里用55個以太坊(大約18萬美金)的價格買下的新頭像
雖然像NiftyGateway and NBA Topshot目前都可以使用信用卡,但是絕大多數NFT平臺目前只收以太幣;此外,虛擬貨幣的價格波動漲幅太大,同樣一個以太幣的NFT,有人的實際持有成本是200美元,有人則可能是高價時入場,1500美元甚至3000美元都有可能,因此早期持有者占有高度的優勢,無疑造成了許多投機炒作。
更重要的是,雖然NFT在某些方面像是消除了中間商,但即便再號稱“去中心化”,現階段其實也始終有交易平臺的存在。藝術家首次將作品掛上平臺就需要交一筆入場費,而買家不論是開通虛擬幣錢包還是最終拍下作品,交易平臺也能收到相應的“礦工費”,因此像孫宇晨這類自己就開設了交易所的收割專家,力挺NFT背后顯然有著極強的投機意味。
公告 | 國產公鏈DNA明日14:00上線FUBT 支持USDT交易:據FUBT官方消息,DNA明日14:00上線FUBT,并支持USDT交易。據介紹,DNA(全稱 Metaverse Dualchain Network Architecture,元界雙鏈)是由公鏈元界進化而來的雙鏈系統解決方案,基于可延展性、高性能、安全性和互操作性的設計原則,采用DPoS共識機制和閃電網絡技術及三層節點治理模型,旨在建立可良性發展的社區生態系統。DNA團隊由比特幣基金會終身會員初夏虎領銜擔綱,他是NEO項目的聯合創始人,同時是BitShares、 Ethereum、TRON和Binance等項目的天使投資人。[2020/2/17]
甚至就連從NFT大熱中有所獲益的創作者Beeple,最近也在接受采訪時直言如今的NFT價格“絕對”是一個泡沫。當然對于國外的NFT市場來說,如今這場擊鼓傳花的游戲最終會經過市場的自然矯正而趨于理性,畢竟從本質上講交易雙方都在一個開放市場里做到了各取所需。
而當NFT被“國產化”之后,割韭菜的意味反而顯得更加濃厚了。
就像“元宇宙”這一概念興起之后,最先涉足的便是像騰訊、字節跳動、愛奇藝等大廠。在最近這半年的NFT熱潮之下,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們基本上也都沒有錯過參與其中的機會。
6月初,支付寶結合敦煌、《刺客伍六七》等IP限量發售了4款“NFT付款碼皮膚”。原價9.9元的皮膚,很快便在閑魚被標上了150萬元高價出售,最終阿里緊急在閑魚下架所有相關物品,并發布了“NFT不是虛擬幣”的聲明。
6月26日,網易文創旗下的《三三工作室》在淘寶發行了網易首個NFT作品——小羊駝三三紀念金幣。7月12日,網易旗下游戲《永劫間》IP授權發行的《NARAKAHERO》系列NFT盲盒在上線15分鐘內售罄。
《NARAKAHERO》NFT系列作品
今年7月歐洲杯期間,阿里還將C羅等球星的進球瞬間生成NFT數字藏品,還組織了競猜活動,給1600位實名用戶發放了“得分王”同款數字獎杯,并將在未來5年和歐洲杯持續推出區塊鏈作品。
而騰訊除了推出音樂NFT,還專門開發了一款名為幻核的APP,作為其NFT出售的主要平臺。那300枚“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NFT”便是通過幻核進行的售賣。
但一個非常尷尬的現實便是,在經過了之前那波比特幣炒作導致的爆倉以及挖礦對于電力的虛耗之后,國內實際上已經明文禁止虛擬貨幣交易及其炒作行為。這也導致國內的NFT產品和平臺從譯名、點對點交易、區塊鏈類型到支付方式幾乎都不是國際通行方式。
比如,騰訊和阿里都將NFT解釋為“數字藏品”、“非同質化權益證明”,非常有默契的將Non-Fungible Token中的“代幣/TOKEN”一詞隱藏了。
但就像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總經理曹寅在接受《科創板日報》時所說:“個人對于阿里拍賣的NFT數字藝術品市場不看好,因為NFT本來就是代表了所有權,發完NFT還給一個紙質的證書,這說明阿里自己對NFT的理解都不到位。”
再有則是,國內的NFT平臺服務與其說是應用于數字藝術品交易,倒不如說是IP衍生品銷售。
目前主要的作品,幾乎都是各平臺與各自占據的影視、音樂或是體育IP合作推出批量生產的衍生產品,僅僅是貼上了一個NFT的標簽。而用戶花錢購買之后僅可收藏展示,既不能自行推出NFT,甚至也無法轉手交易,因為作品所有權還在平臺那里。可以說其存在意義還不如《王者榮耀》中的游戲皮膚,起碼還有一些實際的炫耀價值。至于這些NFT內容創作者在這其中基本也是消失的狀態,因為許知遠其實也不是《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NFT的創作者。
《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
最后當然還是要回歸到交易價值層面。
在海外的NFT產品,大多基于以太坊等公鏈而架構底層設施,從而這些NFT產品買家在購買之后,能迅速以更高的價格對外進行交易。能吸引投機客也正是因為其中的確有套利交易的空間。
但在國內,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廠的NFT產品,都無法進行二次交易,最多只能好友間贈送。因為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并不是存在于像以太坊這樣的區塊鏈公鏈上,而是各家公司自行推出的私有區塊鏈產品。
像是騰訊旗下的“幻核app”和電子簽功能,所使用是“至信鏈”;阿里的相關產品,則使用“螞蟻鏈”,這些都屬于聯盟私鏈,而非公鏈。因此國內上線的各大NFT平臺賬號不僅需要實名認證,計價和付款方式也都是人民幣等法定貨幣。既不存在任何匿名性可言,更不用說什么去中心化了。
更直接的說,阿里、騰訊售賣的NFT作品其實與限量實體衍生品類似,依然屬于可隨時大量復制的類似,更重要的是其復制成本無限趨近于零,從這個層面來看,完全無法體現NFT作品的稀缺性與不可復制性。且購買者沒有所有權,只擁有該數字作品在特定場景的使用權,并不能擁有NFT對應的數字作品本身,不可進行版權相關的商業用途,這些要求說是一種全新的“霸王條款”也不為過了。若是那天這些平臺不了了之,那么相對應的數字產品自然也灰飛煙滅了。
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
顯而易見,類似與對元宇宙概念的卡位,國內巨頭或資本無疑也想從熱度尚未完全消散的NFT中分一杯羹。然而就像元宇宙所需要的開放生態卻是各位巨頭的逆鱗一樣,區塊鏈與虛擬貨幣在國內本身便屬于灰色地帶,以內循環生態聞名的各家巨頭更不會愿意嘗試“去中心化”的做法,最終便誕生出了現在這類打著“NFT”之名行數字衍生品銷售之實的概念炒作。
或許對于國內市場來說,先天不足的NFT更廣泛的使用場景只剩下用在數字內容的版權保護上,畢竟不論是什么鏈,只要上去了起碼還是能起到追溯版權源頭的作用的。
但即便是這類正面作用,依然需要各平臺做到更加開放,起碼要讓更多創作者自主擁有上傳作品的權利,否則說到底這依然只會是一場巨頭借著概念圍獵似懂非懂的消費者的游戲罷了。
元宇宙Metaverse這個概念起源于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本意指的是一個與物理世界分離但始終在線的平行數字世界,人們可以使用虛擬身份自動行動探索.
1900/1/1 0:00:00近年來,借著區塊鏈發展熱潮,一些以區塊鏈為幌子的虛擬貨幣違法行為應運而生,“殺豬盤”“割韭菜”“傳銷”“洗錢”等套路屢見不鮮.
1900/1/1 0:00:00由于擔心數字時代銀行擠兌的可能性,美國財政部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正在為這個快速增長的行業制定一個監管框架.
1900/1/1 0:00:00金色財經報道,9月27日消息,以太坊信標鏈將于Epoch74240進行首個硬分叉升級Altair,時間為10月27日。此前以太坊2.0測試網Pyrmont于8月19日進行了Altair硬分叉.
1900/1/1 0:00:002021年9月17日,《經濟學人》雜志官網其9月18日最新一期雜志封面主題文章“Down the rabbit hole: The promise and perils of decentral.
1900/1/1 0:00:00DeFi數據 1.DeFi總市值:1173.62億美元 DeFi總市值數據來源:Coingecko2.過去24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31.
1900/1/1 0:00:00